首页 > 新闻资讯 > 动态

办泰伯书院 扬优秀文化

2020-09-16    作者:世吴总会文化委员会    来源:小茶生

办泰伯书院 扬优秀文化
━━再论泰伯书院

       世吴总会文化委员会   

          

办泰伯书院_扬优秀文化
    文化是人类灵魂的居所。
    在人类社会步入氏族社会和国家形态之后,文化就成为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民族凝聚力、国家向心力的思想基础,它是民族、国家、社会生活的不屈的脊梁。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历史表明:不管政治如何变幻,文化之光始终如黑夜中的明灯,指引着我们的前程。
    世吴总会致力于倡办泰伯书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重要举措,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它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研究阐发、教育普及、创新发展、传播交流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彰显着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总之,这是国家的要求,时代的召唤。
    近年来,国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人们也重新发现了书院的价值之所在。在新的形势下,书院已然迎来了国人崭新的目光。在国家大力倡导传承优秀文化的大背景下, 世吴总会正在全力打造以泰伯书院为平台的文化工程。

    一、目的和意义

    泰伯书院以服务民族伟大复兴为愿景,以传承优秀文化为使命,以弘扬泰伯至德精神为理想,以提高人文素养为手段,以促进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的全面进步为目的。 
    民族的伟大复兴,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是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标志,是我们国家的重大使命。然而,民族的伟大复兴依靠什么?毫无疑问是依靠全国人民的不懈奋斗。但是,人民的不懈奋斗必须有文化的力量来支撑,必须有文化的指引。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是永不沽竭的精神力量。所以这些年来,国家已经把文化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在这样的情势下,全社会各个省市地区、各种社会团体,一起来响应国家传承弘扬优秀文化、发展优秀文化的号召,创建泰伯书院,这就是落实国家号召的重要行动,政府必然会大力支持我们,和衷共济地把国家的号召落到实处,而不总是停留在号召层面。
    社会对文化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提高。近一二十年来,人们的文化水平、受教育的程度,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大家同时认识到: 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在提升,但在思想道德层面却在倒退下降。社会也已经认识到,我们应该在自己的历史文化中探寻行之久远、用之有效的优秀精神文化、道德规范来作为今天的思想指引。
    毫无疑问,受到孔子高度赞扬的泰伯至德精神,是全民族的优秀文化。自孔子赞泰伯“至德”已两千多年,两千多年来的历史一直在证明:至德精神是育人、治家、治国不可或缺的道德规范。至德精神是符合世界潮流和中国国情的,它一直得到历代皇帝的推崇与国家、社会的肯定。
    两千多年的至德精神,在历史上可谓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历史已经证明它对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是极其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
    国家需要文化理论的指引,社会需要文化理论的指引,一个企业也需要文化理论的指引。然而,就是从一个家庭到个人,都需要文化理论的指引。我们的家训族规、乡规民约,就是家庭和个人的文化理论规范。我们全社会的各个氏族都按照优秀文化理论的要求、按照国家法律的要求,来规范本族群的行为,来提高本族群的思想道德水平、文明程度,这是建构和谐社会、促进社会进步必不可少的、更为有效的重要途径。
    历史上的宗祠宗庙,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教化育人,可谓功不可灭。然而我们要从宗祠宗庙走向泰伯书院,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巨大跨越。这样的文化平台,将为家族、社会乃至国家,实现“传承文明,育人兴邦”作出十分重要的贡献。

    泰伯思想体系的基本内容是: 
孝友和爱的道德品格  谦让包容的道德境界
 诚挚守信的道德人格  自强不息的道德意志 
 淡泊名利的道德情操  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怀 
   一心为民的道德追求  融合天下的道德信念   
 开放务实的道德观念  兼收并蓄的道德修养 
 崇文重教的道德意识  创新致远的道德实践 
    这些思想资源就是民族复兴的巨大文化力量,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保证。历史证明 以泰伯为人文始祖的吴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近三千年吴文化区域的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就已经从实践上显示着其巨大的文化优势和无限的生命力。
    历史,是一位真诚的老师。当我们回顾历史,愐怀吴文化的发展历程,就更加坚定了我们创办泰伯书院的信心和决心。
    辛亥革命以降,近百年来尽管步履维艰,中国毕竟在朝着现代化的方向缓慢地演变着,发展着。外患内扰阻滞了它的进程,却无法逆转它的方向。复旦大学哲学系原系主任黄颂杰说:“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掌握了先进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文社会科学思想的国家,才能走在世纪现代化的前列。”创办泰伯书院,就充分地体现着这种精神追求。
    邓小平1983年就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颇有远见的思想。我们创办泰伯书院,弘扬至德精神,就是提升吴氏家族人文素养、教育好子孙后代、弥补德育教化的缺失,就是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人才,这将受到吴氏族人的普遍欢迎。
    泰伯书院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人类文明进步为旨归,以培养“弘道明德、笃行致远”为己任。
    要把泰伯书院办成吴氏的文化园地,成为发掘优秀文化、聚集人才、培养人才的文化圣地,成为吴氏的精神家园灵魂驿站。
    世吴总会致力于打造泰伯书院,无疑是合乎时代要求、合乎社会发展需要、合乎文明理性、合乎吴氏家族愿望的大好事。

  二、深入调查研究 

    为了探索创办泰伯书院的可行性,今年六月至八月,世吴总会组织以吴国荣主席为领队,以世吴总会常务副主席、大潮汕吴氏宗亲总会会长吴汉龙为团长的考察团一行12人,赴一些省市深入考察。跑遍了四川、广西、贵州、广东、湖南、浙江、福建、江西八个省区,行程近万公里,受到各地吴氏社团及宗贤们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考察团多次组织座谈讨论,认真听取各地会长及广大宗贤对建设泰伯书院的意见、办法和建议。大家一致认为这个创意很好,符合吴氏家族的实际。几个月来,各地吴氏社团对办泰伯书院的热情高涨,态度坚定。
    世吴总会所构想的泰伯书院,得到知名书院及专家教授的全力支持。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中国书院研究中心主任邓洪波,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厦门筼筜书院理事长、教授王维生,南昌师范学院张劲松博士,江西省书院研究会副会长、白鹿洞书院院长黎华,副院长郭宏达教授等,都表示会全力支持世吴总会倡导的泰伯书院建设,从理论到实践进行指导。邓洪波教授、王维生教授曾数次随世吴总会考察团深入调研,召开座谈会,传授办书院的经验。

  三、世吴总会与各地创办泰伯书院的关系

    世吴总会所构想的泰伯书院,是构建家族文化发展战略的好构想。人们也普遍认识到,经济实力是腰杆,文化内涵是灵魂。从一个人到一个家族、到一个国家,发展的软实力都在于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凝结出来的家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家族生生不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力量源泉。
    世吴总会认为,凡是条件成熟的地方都可以建立泰伯书院,在形式上亦可多种并举,如族办、企业办、官民合办。由投资者组建成立理事会,进行建设、管理和经营,权属归投资人。世吴总会只负责顶层设计、业务指导。

  四、泰伯书院是聚集力量的好平台

    泰伯书院是构筑合法族务平台的好创意,目前,已有的族务平台大多是宗祠、家庙,宗亲提供或租用的场地。没有族务平台的地方,即使有钱,想建设族务平台也极其困难。用地申请难,项目审批难。泰伯书院是一个文化平台,教化平台,其境界高、宗旨远,是宗祠、家庙不可比拟的。
    建设泰伯书院,政策允许,政府批准,用地、报建都合理合法。泰伯书院的建成,我们的族务功能也可融入其中。
    建设泰伯书院,除了凝聚普通宗亲的力量外,还可凝聚特殊宗亲的力量。在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担任领导的宗亲,特别是高级领导,按规定是不能参加宗亲会活动的,也不能公开捐款资助宗亲会。但参加泰伯书院的活动、公开捐款资助泰伯书院是可以的。有些宗亲担任国企或上市私企的老总,这两类企业也不能捐款资助宗亲会。但可以捐款资助泰伯书院。泰伯书院的建设,为宗族精英合规合法地参加本该参加的活动,为家族贡献和捐资助力提供了合规合法的途径。
    泰伯书院必须开展各种短期培训。如会长的培训、宗亲会骨干的培训、未成年人教育,开展学术、文化、经济交流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泰伯至德精神,吴文化,地方、家族优秀文化等方面内容,都要进行总结与宣传,致力于提高人文素养、促进文化进步、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加油助力。
    很多宗亲有振兴家族的情怀,为家族的事情慷慨解囊、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事迹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泰伯书院应该为他们著书立传,以激励更多的人为国家、社会、家族立德、立功、立言,成为光宗耀祖乃致光耀世界的优秀人才。

  五、创建太伯书院的步骤

    要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各自发挥、稳步推进。功能定位、各地书院要自己的特色;搞好试点,不断总结,改进完善;制定好建设书院的近、中、远期规划,分步骤实施。
    各地可因地制宜地利用现有的宗祠场所、场地,加以改造,挂牌办院;有现成的设施,但欠完善有扩充空间的,要做好配套工作,不断完善。条件较好,如有场地、有资金,地方政府重视支持的,要认真地策划创建泰伯书院。
    泰伯书院的运行机制有:成功人士、企业老板投资,公益性经营,争取政府支持等多种形式。
  
    泰伯书院的办院宗旨:
传承泰伯至德 弘扬文明理性
促进文化繁荣 助力中华振兴

    泰伯书院的办院理念:
    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弘扬至德,走向未来;坚持学术性与普及性相结合,广邀专家学者交流、研讨传统文化;体现价值关怀与知识追求相统一的精神。

  泰伯书院的学术力量来源:
    书院要聘请专家学者和对吴文化研究具有理论、学术成就的知识分子作为教师团队,并延聘一些高校知名学者为学术顾问,构建学术交流的高端平台。

    世吴总会希望凡有条件的省市地区的吴氏社团,都要争取把泰伯书院办起来;也可以就近的省市地区几个吴氏社团联合创办。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思路,从小到大逐步扩展完善。“吴氏一家人”,在师资力量上可以实行资源共享。
    泰伯书院以成人教育为主,开展讲座教育,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分期分批地培训会长、秘书长和社团骨干,从而促进社团工作的健康发展。坚持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方针,举办理论学习班和文化知识普及班。为家族提供基础教育。
    要继承传统书院“育人重品德、课程重思辨、学习重讨论、教授重义理、学术重并蓄”的治学思想,与时俱进地融入现代人类文明理念,确立自己的办院宗旨,秉承中华文化精髓,兼容古今治学之道,肩负人文教育使命,培育立身行道之人。书院要延请学界建树丰厚的学者组成学术委员会,邀请名家大师来书院讲学论道。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太伯书院和地域文化发展是紧密相连的,书院的发展和当地文化的发展是可以相互联动的。在人才培养上,书院就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可以培养造就大批人才,为地方文化的发展注入人才动力;在学术研究上,书院的研修活动可以提升地域学派的思想学术水平;在文化格局上,书院也不同程度地影响、改变地域文化的地理格局;在文化传播上,书院的藏书、刻书、著书等活动也必将促进地方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六、风雨同舟 共赴使命
    回首历程,第四届泰伯论坛表达了“要让吴文化的重要价值走进千家万户,普及于五湖四海,更要争取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文明的一分子”的文化雄心。这既是我们的长远目标,也是社会现实的迫切需要。这就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实践与必然要求。
    书院在教育上的某些优势,如针对性、灵活性、经济性,依然在当今时代具有存在的价值。正是基于这些优势,我们多年来就有“创办泰伯书院,造福子孙世代;传承至德精神,提升文明素养”的吴氏文化发展构想。并在一定的场合与不少的家族贤达交流过这样的文化追求。这里既有造舆论的意味,也有联合众贤共赴前程的意向。因为这是吴家共同而长远的事业,必须团结各方贤达一起来做。
    世吴总会希望:凡我吴氏精英贤达、成功人士、企业家和每一位具有家族情怀的人,都来关心家族事业,支持家族事业,风雨同舟和衷共济,为传播文化、发展教育、繁荣学术、培养人才,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然而,历史也告诉我们: 创业维艰。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在经历各种艰难困苦而成长的。其成长的历程会招致各种非议,恶毒的攻击、善意的误解,都不免同时存在。但是,面对历史,面对列祖列宗,面对天下宗亲,面对子孙后代,尽管在能力上我们有诸多的不足,但是我们敢于扪心自问: 在道德良知上我们是高尚的,心灵是纯洁而美好的——芲天在上!列祖列宗在上!
    我们希望,目前宗亲队伍中对创建泰伯书院之目的、初衷不了解甚至误解的,要加以正面引导,从而实现从误解到理解。要根除斗争思维,崇尚谦让包容,以实际行动去践行至德精神。是好事还是坏事,广大宗亲自有评判,公道自在人心。
    我们是为了传承老祖宗创造的先进文化而走在一起,是道德与良知的启迪使我们走在一起,是共同的价值理念使我们走在一起。用先进文化引导吴氏家族积极向上,使大家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有胸怀有境界,为实现列祖列宗的期待—— “更文明更理性”,这就是我们的宗旨与方向。
    呼唤文明,尊重文明,弘扬文明,创造文明,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创办泰伯书院之目的就是以“呼唤文明,尊重文明,弘扬文明,创造文明”为终极追求,实现人人尊重文明、学习文明、懂得文明、践行文明。 
    至德精神与现代人类文明的价值要求是一致的。我们深信:以孝友(感恩)、诚信、谦让、自强为内容的至德精神,在已穿越千年历史时空的同时,将不断地走向未来,成为人类的永恒价值。
    岁月无穷,人生有限。让我们以崇高的使命感,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自觉,为家族事业尽心尽力。
    希望泰伯书院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骄傲!
    希望泰伯书院惠泽子孙世代!

阅读:908    评论:1

相关评论

1

COPYRIGHT © 1997-2020 华夏吴氏网粤ICP备13015218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