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说吴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2020-06-27    作者:林秋明    来源:文化福清

一、吴氏源流及入闽入融始祖

吴姓,最早起源于炎帝姜姓,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吴姓的第二个起源源自祝融氏吴回氏族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吴姓的第三个起源是出自姚姓距今已有3500多年历史,吴姓的第四个起源是出自黄帝姬姓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吴王太伯,被后世吴姓人称为开氏始祖。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魏晋至隋唐的700多年里,吴姓得到巨大发展。宋代,全国吴姓有约170万人,是当时的第八大姓。元明时期,吴姓人开始移民东南亚。2014年百家姓排名吴姓排名第八位。2018年排名第六位,主要集中于广东、福建、广西、贵州、江苏等5五省,占34%,其次分布于安徽、浙江、湖南、四川、湖北、山东、江西、河南八省,占41%。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吴姓重要的郡望有浦海、延陵、渤海、濮阳、陈留、汝南、长沙、武昌、吴兴等8个吴姓的堂号。除以上郡望外,重要的还有三让、让德、种德、世德、仁德、至德、秀聚、忠义等。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吴氏入闽始祖是吴祭,进士出身。原籍河南固始,唐代官至工部屯田员外郎、平章政事兼观察使,定居莆田后潜心办学,开设书院,传播儒家思想和中原文化,并引导黎民开垦屯田,开沟挖渠,兴修水利,广种五谷,遍植林果,是最早开发莆田的先贤之一。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吴氏入融始祖是吴祭第十四代孙吴元益。他于宋代由莆田迁居福清石塘(今玉塘村)。他从“黄石”“莲塘”各取一个字,合成“石塘”二字作为村名,以示不忘黄石、莲塘之本始。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龙山玉塘由一世祖吴元益、二世祖吴汝完开基。港头塘西、岭头,由二世祖吴汝完开基。江镜吴塘,由二世祖吴汝密开基。上迳官元,由三世祖吴伯龙开基。港头吴厝,由三世祖吴伯侨开基。高山前薛,由三世祖吴伯鲁开基。高山后园,由七世祖吴长发开基。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阳下溪东,由七世祖吴稔开基。玉屏楼锦霞,由七世祖吴稹开基。音西敏营,由七世祖吴稠开基。阳下后笼,由八世祖吴公言开基。龙江下梧,由八世祖吴公潭开基。龙江倪埔,由玉塘九干派十九世祖吴开旺开基。其他镇村开基祖不明。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二、古代名人

●吴元益,字以谦(一说字畅谦),号六善。淳祐年间进士(一说释褐)。授监左掖门,调右承信郎,权守登文院御史,以京秩赐紫金鱼袋。生七子。卒葬福清灵得里大南阳山。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吴汝完,吴元益长子。字光宗,号心南。元中通元年以行谊荐官宣教郎,辟福清州福唐书院,任山长。他居官迎父就养,诸弟从之。生五子。

●吴良,字彦清,以明经辟荐,任广东乐昌知县。

●吴文瑞,字廷玉,以诗经应乡贡,后任江西石城知县。

●吴朝辅,字叔弼,号石渠。赠吏部科给事中。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吴从义,字思忠,号湖东,明嘉靖进士,累官大中大夫,吏、礼、工、兵科右给事中,江西参政,四川布政使。

●吴从嘉,江西萍乡知县。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吴志定,字子良,号宜山,乡试第一,历将乐县司训、临海县教谕、惠州教授。曾主修玉塘《吴氏族谱》。福清港头人、三朝宰辅叶向高,连江人、工部右侍郎董应举均是他的学生。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吴志鲁,字汝贯,号省堂,明万历进士。历江西萍乡知县、华亭教谕,河南巩县教谕,四川渠县知县。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吴濂,字元吉,号学岩。清雍正进士,授江西偏关县尹,未抵先卒。他“行粹学渊,综贯子史百家。处戚里古谊盎然,朋好间持杯论文,辄罄欢……”著有《竦笔轩诗抄》《玉柱轩诗领》《玉柱轩古文抄》《满赢全前集》《应世文章》等。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吴得贵,明洪武以明经荐授广东香山知县。

●吴良调,云南云州州判。

●吴正淑,江西东乡知县。

吴朝佐,赠徵仕郎,吏科给事中。

●吴铉,工部主事。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吴廷藩,陕西灵石知县,直腾骧将军。

●吴家祯,河南卫辉知县。

●吴懋弟,清康熙拔贡,恩赐进士。延平、尤溪、莆田教谕,平海术教授。

●吴宗淑,布云知县。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三、现当代名人

●吴启瑶(1899—1979), 字柏琼,号龙耕。1925年考入上海美专西画系,师从刘海粟。不久考入中华艺术大学绘画系,认识徐悲鸿,后留学日本。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抗战爆发前夕,毅然返国,应徐悲鸿之聘,到广西美术学院任教。该院停办后回到福建。1949年后,历任福建师范学院、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他潜心进行装饰画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探索、研究,取得很大成绩。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历任福建省政协一、二、三届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理事,福建省分会理事,福建省文联理事。出版有《厦门港》《渔港》《魁歧渔港》《春》《送春肥》《闽江帆影》等。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吴绍徽(1908—1990),曾任福清玉融小学校长。当时福清进步社团“同攻读书会”在该校成立,他积极投身其中,帮助出版了《同攻》会刊。解放前先后任西园小学、建阳麻纱小学、福州实验小学、台湾屏东农校校长、教师等职,解放后,先后任福清城关小学、瑞亭小学、上迳中心小学、海口柏渡小学、玉塘小学校长、教导等职务。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吴启拥(1914—1946),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闽西南特委,先后在福州、厦门、莆田等参加地下工作。1945年被国民党逮捕,次年在莆田英勇就义。1989年被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吴源生(1917—1941),1932年参加共青团。1934年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赴香港中共南方工委工作,是年任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的秘书。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1937年任革命刊物《中原》月刊主编。1941年被国民党逮捕,受尽折磨,英勇就义。新中国成立后,被福建省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吴启江(1920—1948),1938年投身革命。1941年考入福建师范专科学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以建阳师范学校教师的身份为掩护,组建了中共闽江工委建阳师范支部,任支部书记。不久到将乐,任将乐支部书记。1947年被国民党通缉。1948年因“城工部事件受到牵连,不久在沙县罹难。1956年被福建省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吴进泰(1938—1959),1957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9年在炮击金门的战斗中光荣殉职。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葬于福清革命烈士公墓。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四、福清重要文物:吴氏宗祠

吴氏宗祠位于龙山街道玉塘村,始建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迄今已有370多年历史。三进两厅双附廊,深57.4米,宽39.4米,总建筑面积2266平方米。

该祠面朝砚池文笔,背靠卧牛山坵,左傍龙江环带,右望玉屏高峰,远眺众山环抱,近视五马来朝。斗转星移,岁月沧桑。祠堂虽经1686年、1948年两度重修,仍破败不堪。

1930年,地下福清县委曾在该祠多次召开秘密会议。1948年,解放军以该祠为指挥部,向盘踞在瑞云塔的国民党军敌发起进攻,吹响了攻克福清全城的号角。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该祠古朴典雅、错落有致,与周边的瑞云塔、黄阁重纶牌坊、利桥等省、福清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形影相衬、辉映成趣。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2003年秋,吴氏宗亲争先解囊,耗资420多万元,历时三载,重修告峻。2009年2月,省、福州市、福清市文物、文化界专家、学者,海内外侨贤共计1000人参加竣工庆典活动。原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为宗祠送来了“祖德永馨”的牌匾。历朝历代,吴氏后裔人才辈出,文臣武将、政坛领袖、艺术名人、巨贾侨贤层出不穷。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便是该宗第二十代孙。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1998年春,经省、福州市考古专家考证认为,该祠确有文物保护价值,于1999年列为第三批福清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福清市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五、主要民俗与非遗

玉塘的春节习俗、元宵节习俗、拗九节习俗、清明节习俗、端午节习俗、中秋节习俗、冬节习俗、七月半习俗等与福清城区大同小异。从略。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十番音乐、早傍堂、闹台、渔翁戏蚌、鱼缸舞、烧瓦塔、陆地行舟、庆寿礼仪、迎神习俗、提线木偶等。从略。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六、家规家训

宗规:崇祀以敦孝恩,孝悌以肃家风, 睦邻以念同宗 耕读以务本业,赈济以救济乏,择配以择良家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家规:敦学,悌弟,精忠,守信,尚义,养廉,存耻

家训:勤生理, 崇儒业,尚节俭,睦宗族,和乡里,慎承继,重丧祭,严闺门,戒谣恶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七、对联、诗词

肇基渤海

衍派延陵

(叶向高)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素业自承家孝友睦姻任恤

青云看接武祖孙父子弟兄

(叶向高)

世业本诗书望数仞宫墙须要希贤圣

家风传孝友看速枝荆树应难兄难弟

(叶向高)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老我弟兄弄月吟风娱岁月

任他孙子耕云读雪作乾坤

(董应举)

移来家具半图书入室本依亲气类

培出庭柯多桂杏乘春还振旧风光

(董应举)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至德开吴流出延陵一派孙孙子子无忝家风

丕基肇祀萃成灵气千秋亲亲贤贤克光祖烈

(朱继祚)

老一年是老一年长者

闲半日是闲半日神山

(吴元益)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石渠戒子

道途辛苦少曾知,此日京行路远驰。

即次且须寻好主,怀资便是作佳儿。

莫迷花柳忘心绪,要念椿萱值老时。

肯把此言铭肺腑,阶前孙子岂愁饥。

(吴朝辅)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春往冬旋

唱彻阳光送别时,花残柳瘦乌声稀。

于今喜得归帆近,满眼梅花带雪飞。

(吴朝辅)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过仙霞岭

几历仙霞岭,巍然蜀道难。

山深会韵寐,岩向水声潺。

辛苦自家识,奔波哪得闲。

由来无所系,免渡此津关。

(吴朝辅)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重修玉塘吴氏总谱志喜

唐末迁闽吴祭公,定居黄石莆田中。

难忘蓝水簪缨裔,应继延陵孝让风。

宗室论亡元益隐,玉塘藩衍汝完隆。

支流澎湃环球遍,报本溯源脉络通。

(吴端升)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八、重大事件

“八·一六”的枪声

1949年,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四兵团解放闽北10个县。随后,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南下准备解放福州和闽中、闽南沿海地区。同时,第十兵团以第二十九军为右路军,从南平出发,长驱南下,所向披靡。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7月25日,其先遣部队的侦察排在福清游击队配合下,潜入宏路、渔溪、融城等地侦查。7月28日,国民党保安团纠集1000多名地方恶势力与解放军对抗,并从东面进攻福清。7月30日,闽中游击队警卫营和福清、莆田游击队并肩战斗,连续打退敌人3次进攻。次日晚,敌人退往永泰等地。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8月5日,八十五师前卫第254团从尤溪出发向福清开进,驻扎永泰大洋、福清金芝一线,并做好攻击福清的准备。不久,在福清工委向导队的指引下,解放军先后攻取宏路、海口、阳下、渔溪、东张等地。8月15日,在攻占融城的过程中,某团二连连长沙飞龙带领一个排的战士,在机关枪掩护下冲上利桥。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接近利桥时,瑞云塔上的敌人用机枪猛烈扫射,沙飞龙等30多名勇士牺牲,鲜血染红了龙江古桥。解放军过桥受阻,便采纳游击队领导人的建议,分两路夹攻瑞云塔:一路从桥南正面进攻,一路从倪埔附近渡江,迂回到玉塘村南,从侧后夹击。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当时龙江涨潮,部队无法渡江,松潭、倪埔等村的群众纷纷拆门板架桥,部队方过江并攻占玉塘吴氏宗祠。从祠堂顶用机枪压住瑞云塔的守军,发起进攻。同时,桥南部队也发起攻势,塔上的敌人弃枪逃命。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8月16日上午10点,解放军从南北两面攻进城内,400名敌军全部被歼。融城攻克后,解放军沿福(清)海(口)公路推进,歼灭海口街20多名敌人。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在解放福清过程中,陈振亮、沈祖夏、俞洪庆等人率领1000多名游击队配合解放军作战,表现英勇。8月23日,福州战役结束后,福清全境也随之解放。随后,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福清县军事管制委员会和福清县人民政府。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吴氏宗祠举行竣工庆典

2009年2月6日,福清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山街道玉塘吴氏宗祠举行竣工庆典活动。省、福州市、福清市文物、文化界专家、学者,海内外侨贤,莆田、永春、闽侯、平潭等省内吴氏宗亲代表共计1000人参加了庆典活动。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为宗祠的落成送来了写有“祖德永馨"的牌匾。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玉塘吴氏宗祠始建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迄今已有370多年历史。1686年、1948年曾两度重修,后因年久失修而破败不堪。1930年,中共地下福清县委曾在该宗祠多次召开秘密会议。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以该宗祠为指挥部,向盘踞在瑞云塔的顽敌发起进攻,吹响了攻克玉融全城的解放号角。1999年2月,吴氏宗祠被定为福清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历朝历代,吴氏后裔人才辈出,文臣武将、政坛领袖、艺术名人、巨贾侨贤层出不穷。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便是该宗第20代孙。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2003年,吴氏海内外后裔集资420万元重建该祠,使之成为祠宽39米、深57米、占地2266平方米、三进两堂双附廊的平面格局,古朴典雅、错落有致,与周边的瑞云塔、黄阁重纶利桥等省、福清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形影相衬,辉映成趣。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庆典仪式上,省、福州市、福清市文物、文化界专家、学者,海内外侨贤及吴氏宗亲代表先后发言表示祝贺。随后,举行了隆重的祠堂落成剪彩及“祖德永馨”牌匾悬挂仪式。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吴氏后裔纷纷表示,将以祠堂落成为契机,加强与海内外各界的沟通和联系,为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做贡献。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玉塘村乡贤促进会成立

2018年10月14日,福清市龙山街道玉塘村乡贤促进会正式成立,选举出以乡贤吴启增为会长的领导机构。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龙山街道玉塘村乡贤促进会是玉塘村在村及外出的社会贤达自愿结成的联合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会员分布和活动地域为玉塘村。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业务范围是引资引智,助力家乡发展;筹集资金,建设家乡公益事业;扶残助困、奖教助学;协助村两委落实村规民约,提倡移风易俗,推动乡风文明。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龙山街道玉塘村乡贤促进会成立后,随机开办了“幸福院”。福州市政协主席何静彦及福清市主要领导对“幸福院”的举措给予充分肯定。

福清玉塘吴氏及其后裔


阅读:180    评论:0

相关评论

0

COPYRIGHT © 1997-2020 华夏吴氏网粤ICP备13015218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