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交流 > 论文

明理谦让是泰伯、季札、吴芮立德成名的共同要素

2020-04-12    作者:郑鼎文    来源:吴芮文化文集

明理谦让是泰伯、季札、吴芮立德成名的共同要素

天下吴氏,有三位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这就是泰伯、季札和吴芮。他们的功德、名声及其重大影响力,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永远照耀着华夏大地,具有永不磨灭的教化价值。

其一,泰伯季札吴芮明理谦让的伟大实践。

泰伯、季札和吴芮,都是吴氏后裔引以为荣的历史名人,他们的典型事迹不胜枚举,光彩照人,值得提及的很多。在此,主要就其明理谦让的重要事迹罗列如下:

先说泰伯。据《史记》记载,商周之际,迁移到陕西渭水流域周原的周太王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泰伯勤勉好学,为人宽厚,孝敬父母,兄弟和睦。后来季历生子名昌,有瑞兆。昌从小聪慧过人,才华出众,深得太王厚爱。周太王喜欢季历聪明贤能,更对孙子姬昌寄予厚望,想把王位传给季历再传位于昌,太王曾高兴地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即我们周人要兴旺发达的话,希望就寄托在昌这个孩子身上了。泰伯仁孝厚道,知书达理,听得太王之言,不仅没有失望,反而乐意让贤。为成全父亲心愿,避免龙争虎斗,兄弟相残,决定让位于三弟季历,并说服二弟仲雍,趁父亲生病之时,托言外出采药,隐居于西镇吴山。后来太王去世,泰伯奔丧后为避位让贤,与二弟仲雍毅然离开周原。兄弟俩长途跋涉,风餐露宿,奔走数千里,来到江南吴地,定居于太湖之滨无锡梅里,文身断发,与当地土著族友好相处,教其种植庄稼,推行教化,备受拥戴,被拥立为吴太伯,在南国开创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伟大事业。

次说季札。公元前561年,吴王寿梦病重将卒,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馀祭,次曰馀眜,次曰季札。因季札贤能,想传位于他。季札谦让不受,说:礼有旧制,不能因父子感情, 而废先王礼制。于是寿梦遗命:兄终弟及,依次相传。他想这样王位必将传于季札。寿梦去世之后,长子诸樊接位,服丧期满后让位季札。季札坚辞不受,舍弃王室生活去舜柯山种田(今焦溪舜过山)。公元前548年(王诸樊十三年),王诸樊死去。留下遗命把君位传给其弟余祭,目的是想按次序以兄传弟,一定要把国位最后传至季札为止,来满足先王寿梦的遗愿。而且因为兄弟们都赞赏季札让国的高风亮节,大家都想把国君之位让给别人,这样就能依次渐渐传到季札身上了。季札被封在延陵,因此号为延陵季子。但此后季札仍不肯就位,最后由馀眜的儿子继位,是为吴王僚。后来吴国在吴王阖闾夫差时达到鼎盛阶段。这与季札杰出的外交才能和出色的外交工作打下的基础是分不开的。

再说吴芮。刘邦建立西汉后封了七大异姓诸侯王: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韩王韩信。后来,刘邦杀臧荼后,又把自己最好的哥们儿卢绾封为燕王,一共八个异姓王。这八个异姓诸侯王中,韩信、彭越被吕后诱杀,英布、臧荼被刘邦打死,韩王信逃到匈奴,最后被汉将柴武攻灭。张耳与刘邦是亲家,正常死亡,但是其儿子张敖(也就是刘邦的女婿)却多次被刘邦辱骂,最后刘邦还把王位给他夺了,王爵到此结束。就是刘邦最喜爱的铁哥们儿卢绾,最后也被刘邦追杀逃到匈奴。

然而,长沙王吴芮不但能够得善终,其王爵还能够往后延续五代,直到后来,因为吴家后人没有子嗣,王爵才自然结束。这与吴芮的明理谦让是分不开的。吴芮多次自我降格。别人当王,都嫌自己的地盘太少了,巴不得多要一点。吴芮不一样,他把自己的大部分领地让给刘邦的子女们,同时,又让出自己的精锐部队,给了刘邦的堂兄荆王刘贾。这些举措,让刘邦非常高兴,从此不再怀疑他。

由以上介绍不难看出,从泰伯到季札,再到西汉时的吴芮,这三位重量级的吴氏历史名人,都突出地具有明理谦让的思想品行,足以让人敬重。

其二,泰伯季札吴芮明理谦让的思想分析。

从上述介绍可以看出,泰伯、季札、吴芮都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道德品质,宽广博大的胸怀,谦虚礼让的气度,尚德笃行的操守。简言之,他们都有明理谦让的共同特征。

那么,如何理解明理、谦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笔者以为,所谓明理,就是懂道理,识大体,顾大局,明得失,知进退。也可以说是明白事理,知书达理。

所谓谦让,就是通情达理,虚怀若谷,雍容大度,不计得失,礼让当先,克己利人。

可以说,明理是内在的思想境界、心理品质,而谦让则是外显的行为方式,具体做法。明理是谦让的思想基础,谦让是明理的必然选择。

进而言之,泰伯、季札和吴芮明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他们谦让的心理活动又是怎样的呢?只有弄清楚这些实质性的问题,我们才能深刻而全面地理解这三位贤人的通达、圆融、睿智、见识、胸怀和境界。

以泰伯的谦让而言,他深知其父古公亶父想传位于少子季历再传给孙子姬昌,并不是头脑发热一时糊涂不懂传位的规矩,也不是偏爱季历和姬昌而疏远自己和二弟,而是出于政治大局方面的根本性考虑,是为了巩固姬姜政治联盟,让周部落在周原站稳脚跟。因为三弟季历是姬性部落来到周原后,父亲所娶的当地姜姓实力人物的女儿太姜所生,让季历继位,无疑可以加深与当地土著人的感情,从而进一步巩固政治联盟,得到当地人连续性的支持,以保证政权稳固,社会安定,有利于确保周部落在周原大地的地位,以保证今后的持续发展。正是明白这些事理,再加上自己一直崇敬父亲的仁德大度,宽厚慈爱,深谋远虑,因而乐于顾全大局,顺从父意,让位于三弟季历,为周人的长远利益牺牲自己的荣华富贵,并说服二弟仲雍,一起远奔江南,去开辟另一方天地。可见泰伯三让天下的远见卓识和果断举动,是基于通晓事理、深明大义的。

以季札的谦让而言,却与泰伯的谦让有所不同。季札之父王吴寿梦,因四子季札贤能而想传位于他。但季札知道在自己之前还有大哥、二哥和三哥,不愿意违背“先王礼制”而接受王位,担心这样会造成兄弟失和,导致国家动乱,给人民带来伤害。即使后来按照“兄终弟及”规程,在大哥、二哥、三哥相继离世后,按说此时接替王位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可他或许觉得自己年事已高,精力有限,还是坚持谦让到底,坚决不接王位,把至高无上的权力和高位看得很淡。这种高风亮节,实在让人钦敬不止。

明理谦让是泰伯、季札、吴芮立德成名的共同要素

以吴芮的谦让而言,却有另一种高度的清醒和睿智。西汉王朝建立之后,迫切需要巩固政权,稳定社会。而此时以三齐王韩信为代表的异姓王功高震主,引起了高祖刘邦的不安和猜疑,加之后来数个异姓王因受到猜疑失去安全感而谋反,使得当时的政治形势异常紧张而敏感。面对这种形势,长沙王吴芮保持着清醒的政治头脑,他觉得只有采取主动,尽量放弃权力和财产,才能消除猜疑,既维护国家稳定,又保证个人安全。于是,他忠肝义胆,断然让出好多地盘,让出手下的精锐部队,自己消弱自己,使刘邦打消了顾虑,对自己彻底放心了。从而既避免了可能的干戈,又使自己得以善终,还使长沙王的王爵延续五代,直到后来没有子嗣为止。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谦让的行为,是以明辨事理、睿智通达为前提的。唯睿智才知如何应对,唯通达才能谦逊礼让。

其三,泰伯季札吴芮明理谦让的当代价值

时间不停顿,往事越千年。泰伯三让天下。至今三千多年;季札逊让王位,至今两千五百多年,吴芮让地盘让军权,至今也已两千二百多年。但他们明理谦让的懿德嘉行,并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失去光辉,反而日益显示出永不磨灭的精神价值。尽管当代社会的发展同过去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但现实生活中种种是非颠倒、道德滑坡的弊病以至争权夺利酿成的悲剧、闹剧和丑剧,都说明当今社会仍然需要泰伯季扎吴芮明理谦让的道德风范。

从我们党持续开展反腐败斗争所公布的情况看,那些腐败分子都是失去党性人性和理性的狂妄贪婪之徒。他们买官卖官,争权夺利,连起码的事理也不懂,甚至无耻而疯狂地践踏公理,为升官发财而任意使用一切卑鄙手段,哪里还有一点点让权让利的气息。与泰伯季扎吴芮相比,他们应该羞死才对。由此可以想见,将明理谦让的泰伯季扎吴芮这些古圣贤的典型事迹作为领导干部的教材之一,是多么的必要和重要,其重大现实意义可想而知!

再从民风来看,我们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的当代社会,却有不少人的精神世界极度扭曲,就连最基本的文明礼貌常识都不懂,更谈不上什么明理谦让了。去年年底发生的重庆市公交车坠江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由央视2018112日公布的重庆市公交车坠江案的视频看,一个女乘客由于坐过站了,没能及时下车而与公交车司机发生互殴而致使车辆坠入长江。15个生命坠入江中,无一生还。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啊!事出有因。这段路正在修路,该女乘客要下车的站点无法下车,司机已经提前告知乘客,而该女乘客没有注意到这个通知,等公交车开过了才知道自己没下车,便与司机开始理论,最后竟然先动手打正在开车的司机,司机用右手格挡,一瞬间将车向左打方向盘,并撞上迎面驶来的一辆红色小轿车,使公交车直坠江中。

假若那个女乘客懂些事理,有点让寸;假若那个公交车司机能意识到责任重大,有点忍让之心而不还手;假若其他十几个乘客具有安全意识与公众意识,不是那么冷漠,在冲突出现时去干涉,进行劝说与阻止,那么悲剧还会发生吗?这15人的生命还会逝去吗?

窥一斑而知全貌。不论是党政官员中出现的问题,还是一般老百姓中出现的问题,都与缺乏明理谦让的思想素质和行为取向大有关系。仅从这个层面来看,泰伯季扎吴芮作为我国历史上明理谦让的光辉典范,其深远的教化意义都是不容忽视的,其针砭时弊的重大现实意义更是应该引起足够的注意。明理谦让,永远闪光,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须臾不可缺少也。

当年,周文王在《周易》中就有“谦谦君子,卑以自牧“的警语。如今,习近平同志在《从政杂谈》中又有加强道德修养,提升道德修为,努力成为谦谦君子的明训。在我们弘扬泰伯季扎吴芮明理谦让传统美德的今天,重温古今伟人的谆谆教诲,倍感亲切和欣慰。


2019年4—5月


【作者简介】郑鼎文,大学文化,中学高级教师,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周公思想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大雅礼乐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宝鸡炎帝与周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岐山周文化研究会会长,县社科联副主席,县政协文史研究员,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范家营高中校长和县老年大学首任校长,著有《周文化丛书》三王卷”“典故卷、《周公演义》《品味周公庙》等9本书,在报刊发表文章500多篇。先后应邀参加了武汉、成都、兰州、上海、宝鸡、西安、天水等地的30多场学术研讨会。


该文章所属专题:吴芮文化文集

阅读:133    评论:0

相关评论

0

COPYRIGHT © 1997-2020 华夏吴氏网粤ICP备13015218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