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到桌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新闻资讯
动态
说吴
考古
古地名
资讯
文化交流
诗词
散文
小说
故事
祭文
论文
风水
博艺
名人世界
谱牒大全
港澳台外
华南地区
华中地区
华东地区
华北地区
东北地区
西北地区
西南地区
寻亲问祖
网站建设
网建
捐赠
吴纪念馆
旧站资源
访客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交流
站内搜索(正文)
站内搜索(来源)
站内搜索(标题)
站内搜索(作者)
文化交流
2021-05-07
吴志云:季子“躬耕吴下里”动因初探
季子“躬耕吴下里”动因初探吴志云 无论是正统的典籍记载,还是坊间的口口相传;无论是考古鉴别,还是专家辩证;千百年来,季子“躬耕吴下里”这个历史话题或曰事实认定,基本倾向已趋一致。在没有更具证明力和说服力的文字、实物出现之前,季子“躬耕吴下里”的客观存在性和唯一性,应该是不能撼动的......
阅读全文>>
2021-04-07
吴仁山:开好乡土课 传承农耕文化
开好乡土课 传承农耕文化 吴仁山 孩子们走进村史馆参观旧式耕作农具,领悟先民耕种的艰辛;以花为媒,吸引游客参与多种情趣交融的农事体验……春耕时节,一场场具有农耕文化特色的精彩活动在无锡乡村闪亮登场。对于不少人而言,农耕文化就是自己心心念念的“诗和远方”。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传......
阅读全文>>
2021-04-03
蝶恋花·清明
蝶恋花·清明吴雁程望尽九畴无点雨。百草芜芜,唯楝香花吐。燕子呢喃陌上舞。清明依旧荒阡亩。车马往来人祭祖。历历佳城,几见萦香柱。敬慎威仪新禁部,维民之则求谁祜。...
阅读全文>>
2021-03-24
吴辰熹《一件美好的往事》
...
阅读全文>>
2021-03-07
拜见长春观吴诚真方丈有感而抒
40多年前,她就确立了道教的信仰,这信仰来自不般的家教和风熏。作为家中最珍爱的幺女幺孙,影响她渐立这信仰,多来自视她为掌上珍宝而又信奉老庄的祖父母,还有佛道双修的外婆和外公,信教的母亲也在她的心田自小植入了“善根”。父亲的传统文化书藏,让她在一遍遍阅习中渐生着一个梦想,那就是虔......
阅读全文>>
2021-02-24
春天的希望
春天的希望吴隆繁2021.2.24春天来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一群大雁从南方飞来,飞向北方。看着远去的雁群,我想起一首儿歌:雁儿请你莫飞走,和我一起手牵手;雁儿请你排成行,排给我们晒衣裳。小时候听父辈讲:“雁儿往北,火炉要拆”。春天气温渐进暖和,大地上山花烂漫,田地的麦苗青青......
阅读全文>>
2021-02-18
吴志云《祭泰伯仲雍文》
时维辛丑,孟春和畅, 惠风丽日,古都芬芳。 泰伯108世孙志云,怀恭敬心,捧时花果,奉雅乐仪,恭祭于吾始祖仪像,而致词曰: 壮哉吾祖,谦以礼让。矢奔江南兮,躬耕农桑。 千秋之基兮,渎水泱泱。 伟哉吾祖,至德引航。旨于传道兮,开化蛮荒。 文明之风兮,梅......
阅读全文>>
2021-02-16
牛年贺春诗词
牛年贺春诗词吴雁程元日夜雨初晴丽日新,三阳美景启良辰。南郊剪得武陵色,清供书斋品有春。题赵彬社长《牧春图》春意盎然豪气昂,柳烟绿处草初长。欲趋沛泽戏新水,牧笛声声好羽商。牛年题牛犁耙一驾力耕地,何惧炎炎任雨烟。俯首甘为孺子也,亦为护犊气冲天。岂忘入社与人饿,长叹披星谁主鞭。幸遇承......
阅读全文>>
2021-01-05
吴刚虹:忆吴钊老先生
忆吴钊老先生梅花挺立人却凋零万众低首心升泪崩当我的头触及冰凉的大地时我仿佛看到上世纪中…….五十年代初正值青春年华在税务西新分局记录时空永恒你带领五条壮健的身影啊在篮球场腾跃脚步稳健如春风在办公室闪烁敬业精神似明灯您培养的五条汉子啊在各条战线发光发热——曾经的您引领一代人影响几代......
阅读全文>>
2021-01-05
吴国第二古都.丹阳葛城五百年
吴国第二古都.丹阳葛城五百年吴文新商朝末年,泰伯三让周王,奔江南至荆蛮,梅里筑城建吴都,而后,周章授封、寿梦中兴、季子传承后三让、阖闾强盛、夫差中原称霸到失国,经历25位国君,立国约650多年。然而,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攻占吴国,逼死夫差。越王几乎将吴国子民赶尽杀绝,更惨的是......
阅读全文>>
第1/491页 每页10条,共4904条记录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387
388
389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397
398
399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448
449
450
451
452
453
454
455
456
457
458
459
460
461
462
463
464
465
466
467
468
469
470
471
472
473
474
475
476
477
478
479
480
481
482
483
484
485
486
487
488
489
490
491
本栏最新
08-02
吴才兴为琼海泰伯书院群而赋
08-02
吴金芳致吴瑞贤的信
08-02
泰伯(书院)铎声远——写在2021泰伯书院建设第四次研讨会即将于海南琼海举行之际
08-02
钱谷融研究专题 | 吴俊:德性融汇文学 垂范践行致远——钱谷融先生的审美人格发微
07-26
保生大帝传说
07-11
泰伯故里敬泰伯
07-11
吴达老兴潮州彩塘吴氏
06-27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吴风银书法作品展
06-03
《遗安楼里思吴胜》
05-23
吴亚卿|吴孟超宗长千古
本栏推荐
吴金芳致吴瑞贤的信
泰伯(书院)铎声远——写在2021泰伯书院建设第四次研讨会即将于海南琼海举行之际
吴志云:季子“躬耕吴下里”动因初探
吴仁山:开好乡土课 传承农耕文化
蝶恋花·清明
拜见长春观吴诚真方丈有感而抒
春天的希望
丹凤朝阳吟古今——献给故乡丹阳的词
吴志云《祭泰伯仲雍文》
吴刚虹:忆吴钊老先生
阅读排行
吴夲与安溪石门吴氏、厦门白礁吴氏渊源
刍论吴文化与茶文化的渊源
老电影《渡江侦察记》中吴老贵的原型
泰伯至德精神 与 中华民族基本精神内核
【佰】与【伯】之辨
广州湾事件中的吴氏宗亲
吴雁程:生日感赋
古吴语言文化对莆仙方言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历代名画记》吴道子传
己亥端阳芦雁斋闲吟小辑
华夏吴氏网
QQ交流群:
85987924
站长QQ:
116539779
吴氏网
公众号:
cwu2015
世界吴氏
公众号:
worldwucom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