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祠堂会有缺失
我的家乡响应国家号召,搞了秀美乡村建设,上从水磨张家,下到胡家进行了拆迁,村民们在新的地方集中居住,住的是崭新的楼房。多个姓氏的人聚居在一起,大家相处融洽,互帮互助,共同编织着新的生活篇章。拆迁安置,土地赔偿让村民们的钱包鼓了起来,这不仅仅体现在物质生活的改善上,更体现在人们精神面貌的转变上。
旧的宅基地拆除后,腾出了大量的空置面积。这些土地被重新规划,象陈家岗以西那一大片,还建起了工厂,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曾经只能外出打工谋生计的年轻人,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既能增加收入,又能照顾家中的老人和孩子。孩子们不再是留守儿童,他们能在父母的关爱下茁壮成长,老人们也能享受天伦之乐,安享晚年。
前几天到家乡走了一趟,目睹故土庄园兴衰交替,不由心里百感交集,在说好的同时,还有觉得不到位,以前祖宗建得有祠堂,众所周知,中国的祠堂里面普遍装的是良性文化,讲究尊祖敬宗,讲究尊老爱幼,讲究教育后人,祠堂还有一个大功能,就是族人之间因一些琐事难免会产生争议,祠堂就是化解争议的地方。祠堂不仅仅是配合县衙解决民事纠纷的基站,而且,在一些县衙不能解决的,或不方便解决的事情,在祠堂里是能得到解决的。村族有争议是好事,争议得到圆满达成统一,能促使村族昂首向前。
前几天,就有一桩小事,是族里有一位老人去世了,按老规矩,要在门首贴一帖字条:“寸草片纸 不敢领受”,字帖大意是本族人就免去送礼这道程序,只是到逝者灵前去行礼就可以。而这八个字是贴在最显眼的地方,几乎每一个参加祭礼的人都会看到。
可是,这个关节,有族人说;“这八个字里头错了二个,要把草字改写‘香’字,把受字改成‘收’字”。
或者,有人可能会说,这类小事情,不值得去说,没什么作用。
这里就殊所不知或又叫尚未知,乡村在办丧事时,还有别姓人会来参与祭礼,亲戚、朋友、同事。人家会怎么说呢?起码一点,村上在外面的名声会有所黯色,没有从前那么光鲜了。
江西.吴大成
2025.02.13
本站内容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使用过程中如有问题请咨询客服(QQ:116539779 微信:wu20120129)
寻根溯源◆联宗睦族◆ 撰文投稿,加微信号或QQ。本站公众号有“吴氏网”和“世界吴氏”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