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团结才能发展,分裂导致灭国——再读《吴太伯世家第一》

时间:2022-07-09 22:16:59   作者:尤喜文   来源:安徽至德传统文化研究院   阅读:172   评论:0
内容摘要:❶在《史记》中,“本纪”叙帝王,“世家”记诸侯。而吴太伯则放在“世家”之第一篇。这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太伯是周太王的长子,周武王的伯祖,是周朝最大的诸侯;同时也因为太伯三让王位,品德至高无上,令司马迁景仰。正因为太伯、仲雍让王,周朝才得以兴盛,最终一统天下。太伯逝世,传位仲雍;仲雍逝......
❶ 在《史记》中,“本纪”叙帝王,“世家”记诸侯。而吴太伯则放在“世家”之第一篇。这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太伯是周太王的长子,周武王的伯祖,是周朝最大的诸侯;同时也因为太伯三让王位,品德至高无上,令司马迁景仰。正因为太伯、仲雍让王,周朝才得以兴盛,最终一统天下。
太伯逝世,传位仲雍;仲雍逝世,传位季简;季简逝世,传位叔达;叔达逝世,传位周章。四传而至周章,周章是太伯、仲雍的曾孙。周章在位时,周武王即位天子,派人寻找伯祖太伯、仲雍的后人,找到了周章。于是封周章为吴王,封周章的弟弟虞仲在故夏虚,同样位列诸侯。
如果没有太伯仲雍的“三让王位”,就没有文王、武王,没有武王克殷,历史的发展轨迹就不是这样。如果没有“武王寻亲”,就没有周章封王、虞仲封王;也没有吴国在南方牵制楚、越,拱卫周天子。我们从中看到的是血脉亲情和家族团结。团结,才能进步


 历史继续前进。周章-熊遂-柯相-彊鸠夷-馀桥疑吾-柯卢-周繇,-屈羽-夷吾-禽处-转-颇高-句卑-去齐-寿梦,这十五代,都是父传子立,从太伯到寿梦,18代19传。吴国不断积蓄力量,“寿梦立而吴始益大”(《史记》语),到寿梦接替王位时,吴国已经相当强大了。
吴、楚、越共处南方。古代交通工具落后,能威胁到本国的,都是相邻之国。所以古代诸侯,多以“远交近攻”为基本外交策略。吴、楚、越三国之中,楚最强大,就像今天的美国不甘心看到中国崛起一样,楚国自然不会任由吴国崛起,吴楚之间首先爆发战争。从王寿梦二年到十六年,吴楚之间,互有攻伐。从楚国对待吴国的态度,也可以看出,吴国是真的已经强大起来,让楚国寝不安席了。
吴国政权的顺利交接,是吴国不断强大的最为重要的原因。稳定,就能发展


 吴王寿梦有子四人,依次为诸樊、馀祭、馀眛、季札。季札贤明,王寿梦想传位季札。但季札谦让不同意,于是长子诸樊即位。诸樊元年,在办理完寿梦的丧事之后,诸樊让位给季札,整个宗室的人也都要求季札接替王位,但季札还是没有同意。
这里有一点值得研究。为什么诸樊先接受王位,而后又要让位季札?这是因为周朝的礼制,“传长不传幼,传嫡不传庶”。季札虽是嫡子,但是嫡幼子;诸樊才是嫡长子。诸樊首先接受王位,父亲的传位就合乎周礼;自己再让位季札,与先祖太伯仲雍让位季历一致。诸樊的做法是用了一番心思的。
诸樊在位十三年,去世之前,留下旨意:传位二弟馀祭,馀祭再传位三弟馀眛,馀眛再传位四弟季札,总之要实现先王寿梦的想法。这种传位方式,在周朝属于特例。今天,我们仍然能从中感受到诸樊兄弟之间的团结和亲情
季札封于延陵,世称延陵季子。他承担了国家的外交工作,除楚、越外,遍访中原鲁、齐、晋、徐各国,吴国在诸侯国中声威大震。其间楚国多次攻打吴国,以失败告终。同样证明了:团结才能发展


 馀眛去世之后,传位季札,季札逃离,宗室于是立馀眛长子僚为王,是为王僚。
这时候,吴国领导层发生了分裂。诸樊长子光认为:既然叔父季札不愿为王,那就应该由长房长子接替王位,而长房长子就是光。公子光于是暗中招揽贤士,想要杀王僚而自立。适逢伍子胥去楚归吴,劝说吴王僚伐楚,王僚征求光的意见,公子光却对王僚说:“伍子胥父兄为楚王所杀,不过想报私仇,我看不到这对吴国有什么好处。” 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想夺位自立,就向公子光推荐专诸,公子光大喜,收伍子胥为门客。他把王僚骗来家里,然后自己装病抽身,由专诸杀死王僚,夺位自立,是为吴王阖庐。
公子光的做法,犯了三条大忌。
第一,公子光“由长房长子接替王位”的说法,也不是毫无道理,如果光明正大的说出看法,取得宗室的支持,从而名正言顺地当上吴王,也未尝不可。但他骗王僚来家,买通死士刺杀,不但手段阴诈,“三让”精神更是被他丢得干干净净
第二,公子光派专诸刺杀王僚时,王僚的两个弟弟烛庸、盖余,率军伐楚,被楚军切断后路,无法返回吴国。公子光置国家大局于不顾,趁国家危难之时发动政变,致使烛庸、盖余率军投降了楚国,吴国国力遭受重创。可见,公子光的做法,是把个人私利放在国家利益之上
第三,公子光派专诸刺杀王僚的行为,更是在吴国历史上开了一个极坏的先例。后来,他的弟弟夫概,也学哥哥的样子,从战场逃回吴国,自立为王,结果被吴军击败,逃奔楚国,吴国的国力又一次遭受重创。夫概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但公子光其实是首作俑者,责任并不小于夫概。吴国此后连年征战,多次攻打楚国,五战五胜,拔楚都城;多次攻打越国,逼得越王勾践委身为奴。有如烈火烹油,隐隐有霸主之势;其实人民早已不堪重负,军事上的胜利,不过是一种回光返照而已,大厦将倾已经很难挽回。分裂,早就已经为吴国的灭亡种下祸根


 当然,从事物的发展规律看,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中,没有一家永立不倒的诸侯国,也没有一个永存于世的封建王朝。统一是必然趋势;郡县制也一定要替代分封制,吴国乃至所有诸侯国的灭亡,是一种历史的大趋势。但吴国末期的内部分裂,加速了吴国的倾覆。团结才能发展,分裂则意味着走向末路。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情系桑梓 捐资助学 功德无量
相关评论

华夏吴氏网QQ交流群:85987924   站长QQ:116539779   吴氏网公众号:cwu2015     世界吴氏公众号:worldwucom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