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保存到桌面
新闻资讯
动态
说吴
考古
古地名
资讯
文化交流
诗词
散文
小说
故事
祭文
论文
风水
博艺
名人世界
谱牒大全
港澳台外
华南地区
华中地区
华东地区
华北地区
东北地区
西北地区
西南地区
寻亲问祖
网站建设
网建
捐赠
吴纪念馆
旧站资源
访客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谱牒大全
>
华东地区
站内搜索(正文)
站内搜索(来源)
站内搜索(标题)
站内搜索(作者)
华东地区
《安徽吴氏统谱》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时间:2022-02-24 13:40:09 作者:尤喜文 来源:小茶生 阅读:
74
评论:
0
内容摘要:
《安徽吴氏统谱》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原创 尤喜文 安徽至德传统文化研究院 《安徽吴氏统谱》受到全省吴人的高度关注,也倾注了吴瑞贤、吴仲奇、吴文渊、吴守前(已故)、吴述炳、吴礼育、吴朗等以及全省各地吴族负责人的心血。(因为我不是十分了解,列举不全,敬请谅解)我虽然没有承担什么任务......
《安徽吴氏统谱》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原创 尤喜文 安徽至德传统文化研究院
《安徽吴氏统谱》受到全省吴人的高度关注,也倾注了吴瑞贤、吴仲奇、吴文渊、吴守前(已故)、吴述炳、吴礼育、吴朗等以及全省各地吴族负责人的心血。(因为我不是十分了解,列举不全,敬请谅解)我虽然没有承担什么任务,却也常挂心头,热切期盼它能早日面世。同时也跟大家一样,真心希望它无论内容还是装帧,都是一本堪称经典的宗谱,因此对它迟迟未能付梓,我还是可以接受的。
一部《史记》,也就528500字,用去了司马迁一生的时间,仅是写书,就花了13年(一说18年)。《资治通鉴》不是司马光一人所作,他只是领衔主编;朝廷府库之书,应有尽有;但也用去司马光十有五年,这十五年中,除了编书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具体职责。他自述:“臣之精力,尽于此书。”书成之日,“骸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为,旋踵即忘”。可见写书,是一件十分耗费精力、体力的工作。
《安徽吴氏统谱》虽然不比《史记》,在篇幅上更与《资治通鉴》相差甚远。但相较史书,多了深入基层收集材料的困难,参考书籍也比不上皇家图书之多,担任编写工作的,也不是专门从事修谱,经费上更无皇家的气派;而在历史唯物史观的追求上,在质量的要求上,则与《史记》《资治通鉴》无异。那么,要想编纂成一本高质量的家乘,时间花的长一些,耽搁的日子久一些,我也就完全可以接受了。
我想,既然以“统谱”命名,那就不同于《通书》,必须具备“宗谱”的某些要素。所以,本文中,我想对照一般宗谱,探讨一下《安徽吴氏统谱》应该包含的内容。错误的地方,尚请大家谅解。
一、一般宗谱的内容
一般宗谱,大约包含序言、凡例、世系、传赞、家规家训、墓图等几大部分。
1、序言,并且是历次修谱不断叠加,例如七修之时,就有七修序、首修序、二修序、三修序,一直到六修序。序言中除了本族尊长所写的序言外,还有请外姓人写的,称之为“客序”。
2、凡例,是为方便族人阅读家谱所作的“说明”。包括全书结构,特殊内容的表述方法,世系排列规律等等。与现代辞书的凡例有相通之处。凡例如果写在宗谱纂修之前,那就是对编纂宗谱的一种规定,选材用语,都不能违背凡例;如果写在宗谱纂修之后,则是对编纂手法的一种归纳,不能违背编纂实际。
3、世系,显示整个家族的繁衍情况,序昭穆,明辈分,上下一贯,左右平行。一般排列方式有欧式、苏式、宝塔式、谍记式。采用较多的是欧式,五代一提,从右往左;也有采用苏式的,世代直线下垂,全部用竖线连接,状如垂珠,所以也叫“垂珠体”,这种宗谱也叫“线谱”。
4、传赞,是记叙家族先贤的文字,相当于《史记》中的本纪、世家、列传,记述人物事迹,但篇幅要短些。有的后面有“赞曰”,对人物的行状进行分析和赞美,是一段议论抒情糅合在一起的文字。
5、家规家训,是撰修家谱时,由尊长族贤拟定的诫勉族人的文字。有的宗谱里还有“禁条”“戒条”,指明某些言行严令禁止;有的宗谱还有“家箴”,以劝勉为主。打一个比方:“禁条”“戒条”相当于交通法规中的禁止条款,“家箴”则相当于交通法规中的警示条款。
6、墓图(包括墓图引),在宗谱中占有很大篇幅,因为已故的家族成员,去世后都有墓地,家谱则载明墓地位置、朝向,有的还有地理形名,如“鲤鱼地”“盘龙地”“卧虎地”等等。
序言、凡例、世系、传赞、家训、墓图,六者缺一不可。
(图片来自网络)
二、《安徽吴氏统谱》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1、序言、凡例是不能缺少的内容。应该有安徽吴氏名人的序言,同时也应该有异姓名人的序言。在这些序言之后,可以从安徽吴氏各支系的家谱序言中,筛选一些作为“安徽吴氏家谱序言资料”,加上现代标点或古代“点逗”(这要统一),也可以加上注释或者附上译文。凡例看似简单,撰写起来其实非常不易,要熟悉《统谱》全部内容,清楚《统谱》全书结构,深知《统谱》表述方法,理解《统谱》世系的排列规律等。否则,凡例里写的,与《统谱》正文相互抵牾,不但起不到帮助读者更好阅读《统谱》的作用,反而造成混乱。
2、世系。主编吴仲奇先生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安徽吴氏统谱》(讨论稿)“世系”部分基本完工,剩下的工作是寻找缺漏并补充。
3、传赞。安徽吴氏,人口众多,历代先贤,以百千计。必须制订入选标准,然后在《讨论稿》的基础上,精挑细选,以简练、流畅、典雅、带有书面语风味的现代语言加以记述,统一语言风格,并且力求生动;宜短则短,当长则长。按时代先后排列,另带拼音和笔画检索,适应不同读者需求。
4、家训。首先要有一篇新时代的家训。这一点在2月19日公众号中已经谈到,不再重复。在这篇《家训》之后,从安徽吴氏各支家训、家规、家箴、戒条、禁条中,认真筛选有代表性的篇章,作为补充资料展示。
6、墓图。一般宗谱中,墓图覆盖该族中几乎所有已故成员。《安徽吴氏统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可选取部分族中名人,加以介绍。如教育家吴汝纶、革命家吴樾、秋瑾好友吴芝英等。墓图的作用,在于交代墓地的地点及风水。一张简单的墓地照片,并非墓图;借助现代高清地图(航拍亦可),标出墓地位置,然后剪切,才差可称是;如果再以红色线条勾画出墓地风水,就真可以看作是一张墓图了。图片之后,还可以配上文字说明,提供到达墓地的路线。这些墓地,许多已经成为文物,作为教育后代子孙的基地,收入《安徽吴氏统谱》之中,让更多人了解,意义深远。
(剪切电子地图并加标识,来自网络)
(航拍图片并加标识。来自网络)
7、安徽吴氏总述。《安徽吴氏统谱》与一般宗谱的不同之处在于,一般宗谱覆盖范围小,涉及人口少,《安徽吴氏统谱》覆盖范围大,涉及人口多。所以,《安徽吴氏总述》不可少,不然,无论世系如何详尽,传赞如何精彩、墓图如何清晰,依然难以形成对安徽吴氏较为明晰的总体印象。《安徽吴氏总述》就是引导人们从繁复的材料中跳出来,“山外看山”,“谱外看谱”,很快了解“安徽吴氏”的源流播迁、人口分布、有多少支系、有哪些彪炳史册的人物,达到让人一目了然的目的。多数外姓读者,首先阅读的就是这一篇。这一篇的内容,可以纳入一篇序言当中,也可以独立成篇,放在序言之后,世系之前。
总之,既然以“安徽吴氏统谱”命名,既然我们的目标是编修一本“安徽第一宗谱”,就不能完全抛开“宗谱”的格局。同时也要考虑到《安徽吴氏统谱》的特殊性,适当加以改革。编写出一部真正不愧对数百万安徽吴人、不愧对全国吴人,不愧对其他姓氏的家谱来。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腾讯朋友
百度新首页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
梅溪先举公与四溪“笃”公不是同一个人,不要以讹传讹了
相关文章
02-24
安溪吴氏宗亲参加泉州吴氏合族大宗祠 壬寅年(2022)春祭大典
02-21
琼海泰伯书院(筹)启动编制传统文化课程并开课在即
02-19
延陵季子故里吴氏宗亲联谊会应邀赴芳茂山吴氏宗祠参观考察
02-19
泉州吴氏合族大宗祠壬寅年春祭大典
02-19
福建上杭隆重举行重修震三公夫妇合葬祖墓揭碑仪式
02-18
厦吴会参加泉州吴氏合族大宗祠壬寅年春祭大典
02-16
会长会客厅秘书团组织各商协会前来厦门市吴文化研究会走访交流
02-15
映寨吴氏宗祠重建(维修)工作即将启动
02-15
梅溪先举公与四溪“笃”公不是同一个人,不要以讹传讹了
02-14
惠安东桥大吴福泉宫
相关评论
本栏最新
02-24
《安徽吴氏统谱》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02-15
梅溪先举公与四溪“笃”公不是同一个人,不要以讹传讹了
02-10
入闽大始祖承顺公祖源考
10-01
吴氏大统宗谱
07-04
无锡市图书馆馆藏量之最的吴氏家谱
06-18
吴正遂《左台吴氏大宗谱》的 编纂、成书及其价值
03-12
吴夲与安溪石门吴氏、厦门白礁吴氏渊源
02-09
金鸡园吴氏的命名与发展
02-06
莱芜吴氏家谱考究——吴氏文化
02-03
抚乐咸口吴氏与吉丰中沙吴氏渊源记
本栏推荐
入闽大始祖承顺公祖源考
阅读排行
山东吴氏字派(字辈)录
南安黄龙吴氏世系
宿松县吴氏千三公相关
吴氏大统宗谱(十五修)总目二
晋江吴氏各支糸
社峰谱17-21世下族积庆堂文安房、(20)
吴氏宗谱[至德堂]建湖前庄支来历及排辈【1996年版】
东阳高城(外厅)吴氏宗族
鄄城信义吴氏世系(91-100世)
吴氏迁入安溪系列篇
华夏吴氏网
QQ交流群:
85987924
站长QQ:
116539779
吴氏网
公众号:
cwu2015
世界吴氏
公众号:
worldwucom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