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动态

寻根问祖话故里

时间:2021-05-10 09:24:01   作者:吴美福   来源:小茶生   阅读:142   评论:0
内容摘要:寻根问祖话故里 听说安徽桐城吴超来江西鄱阳寻根。鄱阳县吴文化研究会会长吴立新打电话给我,要我赶往鄱阳。我从万年驱车1个多小时赶往鄱阳县,我先到了位于鄱阳县饶州饭店的吴文化研究会会所。后来,吴超一行才到,在会所进行了热情洋溢的会谈,双方就寻根问祖进行了对接。吴立新会长早早做了安排......
寻根问祖话故里
寻根问祖话故里
    听说安徽桐城吴超来江西鄱阳寻根。鄱阳县吴文化研究会会长吴立新打电话给我,要我赶往鄱阳。我从万年驱车1个多小时赶往鄱阳县,我先到了位于鄱阳县饶州饭店的吴文化研究会会所。后来,吴超一行才到,在会所进行了热情洋溢的会谈,双方就寻根问祖进行了对接。吴立新会长早早做了安排,把鄱阳县姓氏专家、谱牒研究者朱贵安前辈等二人请来,与桐城一行人沟通、对接,并且送给每人一本研究各姓氏的书。
寻根问祖话故里
    一同前来的有潘忠荣,桐城市地方志原主任,编审,方志专家,《桐城木山潘氏宗谱》主编;张泽国,桐城市博物馆原馆长,古建专家,学者,张英后裔,《桐城清河张氏宗谱》总纂;汪茂荣,桐城市天城中学高级教师,诗人,古文家,学者,《桐城张字嘴.封门塥汪氏宗谱》主编;李国春,桐城市原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桐城文化研究者,作家,桐城龙河李氏文化交流中心主任;章阳, 安徽金阳金属结构公司董事长,桐城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桐城花园坂章氏宗亲联谊会会长,《桐城花园坂章氏宗谱》主编。
寻根问祖话故里
    人类文明的进化史,也是战争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更迭所形成残垣断壁、瓦砾比比皆是。家谱中所说的鄱阳瓦屑坝还在么?如果在,又在鄱阳县哪里?带着这种好奇与疑问,吴超会长一行六人风尘仆仆来到鄱阳。中午鄱阳县吴文化研究会会长吴立新设宴热情接待吴超一行。期间,双方仍围绕瓦屑坝、根亲文化的话题在交流,聊得很开心。吴立新会长一番讲话说到大家心窝里去了,他说: “欢迎吴超他们回家!” 说得多亲切,多暖心,连我这一向很少感动的人都满满的触景生情。
寻根问祖话故里
    中饭过后,我们一行前往瓦屑坝,受到瓦屑坝村书记、主任的热情接待。我们先后实地看了瓦屑坝移民渡口原址,参观了移民文化公园,特别是桐城吴超他们甚是激动。第一次来到瓦屑坝,踏着祖先的足迹,徜徉在时空里,望着眼前鄱阳湖、瓦屑坝渡口,仿佛变得凝重厚沉,一种血脉根亲的情愫包裹着我们,久久挥之不去。
寻根问祖话故里
    瓦屑坝位于江西省鄱阳县莲湖乡。本是鄱阳湖畔的一个古老渡口,同时又是古陶遗址,湖边今存有大量的瓦屑,瓦屑坝就此得名。北宁乐史所著《太平寰宇记》在“鄱阳县”下载:“莲荷山在县西四十里彭蠡湖中,望如荷叶浮水面”。此山即今之莲湖乡(莲荷谐音称莲湖),明代称立德乡。六百余年前,饶州三十万移民从鄱阳县莲湖乡瓦屑坝出发迁涉到湖北、安徽,莲湖乡瓦屑坝成为明初我国两大移民集散地之一。
寻根问祖话故里
    莲湖乡瓦屑坝记录着大移民的历史。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为了治理国家,朱元璋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恢复生产和发展的措施。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对因战乱、灾荒逃离,人口锐减的地区进行大移民。于是,大量移民从江西美丽的鄱阳湖畔一个叫瓦屑坝的地方迁移到安徽、湖北、河南等地。
寻根问祖话故里
    瓦屑坝是明初江右民系移民皖鄂两省的集散中心,政府官兵将被安排移民的对象聚集到瓦屑坝,然后上船遣送到安庆府等目的地。因年代久远,移民后代随着传说的递减,逐渐淡忘了具体祖居地,将记忆的思路定格于“瓦屑坝”,似乎“瓦屑坝”成了原居地,这是一种思乡情结的归宿,就像华东等省区只记得“大槐树”一样。实际上瓦屑坝移民原居地分布在江西饶州(鄱阳)、九江两府各县。
寻根问祖话故里
    瓦屑坝,在众多家庭族谱中有"江西瓦屑坝"、"鄱阳瓦屑坝"、"鄱阳桃花渡瓦屑坝"、"瓦屑坝叶家村金鸡岭"等不同的写法。还有由于行政区划的因素,有"江南路豫章瓦屑坝"、"饶郡瓦西坝"、"江西饶州瓦西坝"、"饶州府瓦西坝"、"江右瓦西坝"等多种提法。"江右"就是"江西"。据魏僖所著的《日录杂说》上记载:"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盖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历史上有"江右王门学派"、"江右诗派"、"江右商帮"等流派。由于口耳相传,"瓦屑坝"的"屑"字在写法上千差万别:如瓦西坝、瓦砌坝、瓦基坝、瓦家坝、瓦集坝、瓦渣坝等。瓦砾在今鄱阳方言中仍读作"瓦屑"、"瓦叽仂"。
寻根问祖话故里
    2000年3月1日《安庆日报·下午版》有一篇《瓦屑坝--安庆人的根》的文章,是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葛剑雄教授所撰,文章指出,元代江西饶州路约相当于今日之鄱阳、余干、万年、乐平、德兴、景德镇、浮梁等市县,属江浙行省。鄱阳县就是现在的江西省鄱阳县,那里有一个叫瓦燮坽的地方,那就是瓦屑坝。葛先生认为,自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彭莹玉、邹普胜、徐寿辉在湖北蕲州、黄州一带起义,徐寿辉及其部将赵普胜与陈友谅多次率兵沿江而下攻安庆及周围各县。朱元璋与陈友谅、赵普胜又多次大战于鄱阳湖、安庆、池州一带,直到至正二十四年朱灭陈后安庆才恢复安宁,战乱长达13年之久,其毁灭性的破坏可想而知,人口必然锐减,土地大片荒芜。江西饶州一带受战乱较少,人多地少,明初朝廷鼓励向江淮及其他人口稀少地区移民。明朝建国后,为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各地区的社会经济,朱元璋决定对江淮地区进行移民。而同时的饶州地区,虽有陈友谅军骚扰,当地人吴宏、于光组织民众保土安民,所以人口没有大的损失。于是朝廷命令迁饶州民众填实安徽、湖北等地。
寻根问祖话故里
    在安庆八县一市、乃至江淮大地现在之人口,要问其祖先来处,十之八九皆归之于江西瓦屑坝。”江西瓦屑坝作为八大移民圣地之首,与山西洪洞大槐树齐名,故素有“北有山西洪洞大槐树,南有江西鄱阳瓦屑坝”之称(其它六大移民圣地为:苏州阊门、湖北麻城孝感乡、山东枣林庄、广东南雄珠玑巷、福建宁化石壁村、河北小兴州)。据现代学者研究,江淮大地(包括河南、江浙一部)有近两亿人口,皆谓之其先祖元末明初迁自瓦屑坝!元以后至今,古皖国而非今皖人,大部分迁自江西,土著才十之一二。据现代学者考证,众说纷纭之瓦西坝、瓦家坝,瓦雪坝皆为现在江西鄱阳县莲湖乡(明代称立德乡)以西之古渡口瓦屑坝谐音。在元时,瓦屑坝为鄱阳湖边的一个渡口,由于时世变迁,水位下降,渡口早已不存,只余一名为“瓦燮岭”的村庄。
寻根问祖话故里
  据莲湖派出所最新人口统计,瓦燮坽村委会现有3000余人。在同治版《鄱阳县志》卷二《古迹》一栏内,是这样介绍的:"瓦屑坝在立德乡,去城西二十余里。楚中诸大姓多于元明之际自此徙。" 何以近两亿人口先祖都来自那一小渡口?归其因由,主要由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的:鄱阳县面濒鄱阳湖,北望长江,南接乐安,昌江、信江从这里入大湖,沿水路上下可与余干、乐平、鹰潭、南昌及湖北、安徽相通。古鄱阳是饶州的水运枢纽,周边县的移民均能乘船直至府治地鄱阳集中,移民在瓦屑坝上船后,即可通过四通八达的水路送出鄱阳湖,经长江到达湖北、安徽、湖南诸州县。另外,鄱阳县莲湖乡位于县城城西十余公里的鄱阳湖区,瓦屑坝地形,就象是深入湖心的半岛,饶州府各县移民到达瓦屑坝集中后,由于地形成半岛状,这样既能防止移民逃离,又便于官府司员来往县城、加强管理及办证迁移。移民们从瓦屑坝乘船,过鄱阳湖到达湖口,然后顺长江而下,到达安徽各地。朱元璋、陈友谅当年一场鏖战,就发生在瓦屑坝边上的大莲子湖。
    历史上,有港口码头的地方一定是经济比较活跃的地方,也一定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聚集的地方。当时陆路运输不便,水路是不二选择。相传当年的瓦屑坝曾是豪门望族聚居的地方,古老的瓦屑坝渡口南来北往,商贾云集;筷子巷里游人如织,摩肩接踵;鄱阳湖上帆桅林立,百舸争流。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定都应天府(南京),江淮之间属于南直隶(区别于都城北迁后的北直隶)而重点经营,又因为元末农民大起义的残酷战争,造成了鄂皖豫川等地大片土地荒芜,成了百里无人烟的“宽乡”,江西因为吴宏、于光等饶州守将把住了鄱阳湖的咽喉,罹难稍浅,地方相对安宁,成了地少人多的“窄乡”。
    为了“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维护朱明王朝的长治久安”,朱元璋听从大臣的建议,开始了明初大移民,这就是“江西填湖广”。瓦屑坝移民按照“四口留一,六口留二,八口留三”的移民定律,背井离乡,一拨又一拨从瓦屑坝集中,乘坐古老的帆船,踏过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忍受着难以想像的牵挂与迷惘,走向鄂豫皖,走向那未知的远方。而且,官府为了剥离宗族势力而集中移民,民间称之“赶散”。因宗族人口众多,势力强大,政府分而治之。移民之兄弟皆不许居住在一起。
    有人统计,瓦屑坝移民从洪武三年到永乐十五年(1370-1417)历时48年。到洪武二十二年(1389),安庆42万居民有27万来自瓦屑坝,其中安庆市图书馆藏谱36种,迁自瓦屑坝和鄱阳县的家族有18族,占移民50%,桐城有族谱63种,其中20%家族的始祖来自鄱阳瓦屑坝。宿松县256个氏族,迁自江西饶州的有82族,明确记载来自瓦屑坝的有38族。
    据文献载:移民的祖先荜路蓝缕,幕天席地,插草为标,划地结庐,劈山开田,筑园树桑,子孙繁衍至今已近两亿人。他们对“宽乡”的经济发展有再造之功,也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才。江西瓦屑坝是中国八大移民点中移民数量最大、历史名人最多的“移民圣地”。清朝的“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清代被誉为“国朝第一”的书法家邓石如和他的六世孙“两弹元勋”邓稼先;晚清名臣,洋务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的李鸿章;北洋政府首脑段祺瑞;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陈独秀;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等等。他们的祖籍都这样记载着:鄱阳瓦屑坝。
    据介绍,与瓦屑坝移民相伴的还有许多生动的传说。比如:安徽、湖北很多地方把上厕所称为“解手”,当地人解释说,因为其祖先是被捆绑着用船押运过来的,途中要方便时,需要请求押送官兵解开手上的绳索,于是“解手”便成了上厕所的代名词。至今,这些移民后裔们没事总喜欢双手放在背后,俨然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但为什么史书没有记录这次规模庞大的移民呢?据说这次移民开始于洪武3年,饱经战乱之苦的老百姓人心思定,但这次移民是强制性的,并且割断了与原居地的一切联系,激起的民愤极大,非常不得人心,正史多有讳言。这些移民迁到安庆后,期待有机会迁回江西瓦屑坝,人死后不愿埋入土中,只停柩于地面,等待回迁。可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等来的却是朝廷的一纸禁止回迁令,人们觉得回迁无望后,只得再埋入土中,但还对回迁抱有幻想,浅埋委棺,形成了安庆地区独特的丧葬"厝柩"两步习俗,直到2014年的6月(安庆地区除岳西外)。到了清朝康乾年间编修家谱时,这些移民就只知道江西鄱阳瓦屑坝了。而江西的赣方言流向这里形成了赣方言区。
    我们参观了瓦屑坝遗址后回鄱阳县城。晚上,吴立新会长设宴真心款待,不在吃,不在喝酒,晚上,吴超会长慨然应允,几杯酒落肚真性情就流露无遗。席间仍离不开寻根的情怀,浓浓的情节解不开、更不能释怀。期间,婺源县著名画家应吴立新会长邀请,长距离驱车来鄱阳县为安徽桐城众贤现场作画以示赞赏 。
    少小离家,乡音无改,虽然一去六百多年,现今的瓦屑坝居民与移民后裔部分口音则完全一样!别了,乡亲!别了,寻根之情!但愿来日再相聚!


相关评论

华夏吴氏网QQ交流群:85987924   站长QQ:116539779   吴氏网公众号:cwu2015     世界吴氏公众号:worldwucom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