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论文

伟大的德性 永恒的慧光 ——浅谈泰伯“至德”的核心价值观

时间:2021-04-12 10:16:05   作者:吴志云   来源:小茶生   阅读:238   评论:0
内容摘要:伟大的德性 永恒的慧光——浅谈泰伯“至德”的核心价值观吴志云 司马迁在《史记》上,有这样一段表述——孔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用现代语言注解,就是——孔子说:泰伯这个人,那真是具备至高无上的品德了呀!他三次让出天下,当时的老百姓简直找不出恰当......
伟大的德性   永恒的慧光

——浅谈泰伯“至德”的核心价值观

伟大的德性___永恒的慧光_——浅谈泰伯“至德”的核心价值观

  吴志云

    司马迁在《史记》上,有这样一段表述——孔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用现代语言注解,就是——孔子说:泰伯这个人,那真是具备至高无上的品德了呀!他三次让出天下,当时的老百姓简直找不出恰当的语言来赞美他了。
    泰伯“弃天下如敝屣,薄帝王将相而不为”,能够做到这一点,确实是十分了不起的。翻开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比比皆是争权夺位、争城掠地、争斗不已的残忍和血腥,而泰伯却反其道而行之,在“王权”面前一让、再让、三让,演绎了一曲彪炳史册的千古绝唱。

一 
    “泰伯•至德”,这是2000多年前,一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对先贤泰伯至高无上品德、思想文化精髓的最高评判和深情礼赞。
所谓“至德”,即崇高伟大的德性,是最高境界的道德、最具影响的盛德、最有名望的大德。泰伯的“至德”,不仅体现在义无反顾的“让王”之举,而且还践行于开拓创新的“立吴”之上,成就于身体力行的“教化”之中。
    我们可以推断:3000多年前的泰伯,他目睹了劫掠战争连绵、弱肉强食不断的社会动荡,亲历过家族力量扩张、氏族部落壮大的风云,面临着社会组织集权巩固、部落管理礼制规范的执政考验。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和政治大生态中,泰伯以他独特的政治家预见和独到的真君子视野,选择了“谦让”之举,从而赢得了氏族政权的持续强大和未来王朝的顺势而立,及至深刻影响了后续的吴国崛起。由此,泰伯的“至德•三让”,被史学界誉为“让出盛周、强吴两家天下。” 毋容置疑,把先贤泰伯的行为和作为上升到“至德”高度,并赋予内涵丰富、外延宏阔的概括,孔子是第一人。
    我们从史载看到:泰伯、仲雍“奔荆蛮”后,即全身融入江南土著——他们把黄河流域先进的农耕技术运用于长江下游的生态开发;把中原地区氏族组织的管理经验,效法于江南一隅先民开化的创新创造。他们在艰难的历程中披荆斩棘、奋发向上,励精图治、自立图强,开发了灿烂辉煌的江南文明,开创了堪与黄河文化媲美的吴地文化。如果说,泰伯最初的“避让王位”,是其“德性”的孕育和滥觞;那么,泰伯在江南的大作大为,则是其“德行”的光大和功效。从这个意义来讲,泰伯奔吴后致力于“立德、立族、立国、立业”的伟大事业、并取得划时代的历史性成就,这是泰伯作为伟大历史人物具有的“至德”核心价值观的更深层次展现和最高峰峦飚扬。
    历史是一面镜子。今天我们来评判泰伯的“至德”及其“核心价值目标”,可以说,正是因为泰伯的“至德”,才成全了“纣亡姬兴”的朝代更替;正是800年周朝的长治久安,才赢得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正是泰伯“至德”核心价值目标的不断引领、“至德”社会道德规范的渊源流淌、“至德”思想精神文化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行为层面上获得的完美呈现,才促进了中华千年文明的延伸和传承。历史已经告诉我们,泰伯的“至德”思想及其精神文化之功,是伟大而恒久的;其核心价值观的持续发力与长期功效,就像一盏永远不熄的明灯,照耀在中华文明大地和亿万大众的心田。

二 
    当今时代,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提倡“和合、和融、和谐、和衷”的社会关系,追崇“共生、共有、共赢、共荣”的生活理想。泰伯“至德”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内核之一,经过千百年的积淀和嬗变,以其独特的思想文化形态,同样成为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和滥觞,成为当今形成世界共识的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基本点的渊源之一。 
    泰伯“至德”核心价值观的蕴涵是深邃和广远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十分炽烈的“国家层面”的社会价值目标——强盛(部落)、
礼制(文明)、融和(发展)。泰伯作为古公亶父的长子,他参与并见证了父亲在戎狄威逼、率领族人由豳迁到歧山周原,氏族立足图存、部落发展强大的壮举。正是在这个周人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泰伯义无反顾做出“让王”的抉择,从而成就了古公亶父上承后稷、公刘之伟业,下启文王、武王之盛世的伟大事业。部落(国家)利益至上、氏族(人民)强大为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泰伯作为特定的关键人物,表达了其远见卓识的政治大智慧、大视野。泰伯的“让王”,主观上是为了氏族部落的长治久安、后继有人;客观上却顺应和观照了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大格局。换言之,泰伯的“让王之德”,达到了“强盛周人部落、建立礼制文明、推动融和发展”的国家层面的社会价值目标,达成了作为一代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古公亶父的顶层设计和政治遗愿。 
    二、刻意追崇的“社会层面”的美好生活表述——平等(包容)、
礼仪(有序、)睦邻(友好)。泰伯所处的时代,商王朝末世式微,新政权呼之欲出;在王权兴替更迭的大变革中,社会关系呈复杂、多元、动荡的局面。作为新生政治力量代表的周人部落,若欲脱颖而出,必须氏族共处,方能和谐社会,终极诚服天下。泰伯“让王之德”,从周人世界看,体现了古公亶父及其理想继承人之间的平等包容,促进了本部落内的礼仪有序,确保了氏族王权的顺利交接。从宏观世界看,则启示了多民族、多部落、多纷争的社会趋归于一统,是可以通过“包容”来减少甚至避免争执、争夺、争斗,以达到多元化社会在同一方蓝天下的和谐共存、和睦共荣。这种美好的社会生活理想,也正是每一个新的朝代粉墨登场前向世人所昭示的宏阔远景。孔子在风雨飘摇、风云变幻、风生水起的“春秋”之际,赞颂近千年前贤者泰伯“让王”之举,就是要倡导“平等包容、礼制有序、睦邻友好”,从而追求并让其成为世界和平之常态,还原社会生活之真象。 
    三、引领风尚的“个人层面”的基本道德规范——克己(寡
欲)、博爱(孝悌)、友善(真诚)。把天下让与贤者、圣者,天下才能得到治理;让位者高尚的品格,在“让举”中赫然显示。人的欲望是多元的,而对权力和地位的追求欲,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天性之一。在部落“王位”唾手可得、几乎没有悬念的机遇面前,泰伯表现出源自真心的 “谦让”和异乎寻常的“奔吴”,与人性中的原始“权力欲”作了断然的决绝。这是需要何等开阔的胸襟和巨大的勇气!笔者认为,当孔子礼赞泰伯“至德”的同时,或许更多是发自内心由衷的赞叹!泰伯“让王奔吴”,自始至终表达了作为个体人的克己寡欲,作为行为人的博爱孝悌,作为自然人的友善真诚。泰伯“个人层面”的高贵品格,必然影响着部落族群、辐射着社会人群;不仅彰显了中华儿女谦让尊长的美德,而且倡导了人们生活的基本道德规范,同时折射着人类文明的路途遥远与艰辛探索。
总之,泰伯“至德”核心价值观的体系形成和社会广泛实践,无论是泰伯当世还是吴嗣传世,无论是“盛周强吴”还是“朝秦暮楚”,它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价值目标呈现或评价,与当今提倡和践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内在的思想行为张力,异曲同工,一脉相承。

    泰伯“至德”核心价值观,经过3000多年历史风云的洗礼,其福荫百世的恩惠光芒四射,难能可贵;其福祉华夏的恩泽光彩依然,弥足珍贵。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自觉践行 “至德”核心价值观,关键是要“守住根,把住魂”,阐发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内涵、新价值。
    第一,要在新时期全球治理的新征程中有所作为、大有作为。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21世纪。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讲话中指出:“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当今世界,尽管和平与发展是主旋律,经济全球化惠及世界各国;但侵袭世界的寒流涌动,局部战争此起彼伏,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单边主义蔓延,利益差距和观点分歧明显,世界并不太平。在以中国为首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尤其需要泰伯“至德”核心价值观在与时俱进中做出新的诠释、新的表达和新的体现——在全球治理的新征程上,弘扬“以德为伴”的伙伴精神,倡导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着眼于为构建人类美好世界寻找最大公约数,在经济贸易上、国家心态上更加开放,不断拓展全球“朋友圈”,为全球治理贡献更多的“和合共生”、“东方智慧”、“中国经验”,让浸濡着包括“至德”精髓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所放射的光芒,映照全人类。 
    第二,要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新形势下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当前,社会道德领域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一些道德失范、失序、失管现象令人忧虑。如何医治社会道德“病灶”?中华传统文化之泰伯“至德”文化就是一副“良方”,其富含崇德向善的价值追求,能为解决社会道德问题提供丰厚资源。首先,要在提升公民道德境界上下功夫。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泰伯“至德”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贯穿到道德建设各方面,以主流价值建构道德规范、强化道德认同、指引道德实践,引导人们(宗亲)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次,要在树立公民(宗亲)道德信仰上做文章。要以引导人们对自由、平等、正义、诚信、法治等道德信条发自内心和坚定不移地信奉为重心,指引人生方向,引领道德追求,从而形成持久而稳定的心理状态。再次,要在“知行合一”上动脑筋。泰伯的“至德”境界,在于道德规范的“内化——外化——深层次内化——更高层次固化”。因此,我们要“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才能成为一位道德境界层次高尚的新时代公民(宗亲)。
    第三,要在新阶段宗亲团体建设新要求上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泰伯•至德”思想文化和精神领地,发轫、发源、发端于以无
    锡为核心区域的祖地。要充分挖掘泰伯祖地得天独厚的属地地位和不可复制的人文资源,勇于担当全球吴氏核心区域形象的窗口之职,承载泰伯“至德”精神的传扬之责,扩大文化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 
    要充分利用祖地“根缘、地缘、脉缘、血缘、人缘、文缘”优势,增添让世界吴氏恭敬向往的“圣地”荣耀,让祖地吴氏披上全球宗亲高看一眼的“旺族”光环。要把泰伯祖地的骄人之处和福分之源,演化为不断的“根”和永驻的“魂”,肩负起“壅土护根”的历史责任和“培植守魂”的时代担当;当好全世界吴氏后裔的“领头雁”,打造海内外吴氏宗亲团体的“第一品牌”,不辜负真正意义上的祖地盛名,扛得起名符其实的祖地大旗。祖地总会要“不忘初心,精准定位”,始终坚持与海内外吴氏宗亲组织建立广泛联络联系联谊,为他们“寻根祭祖、觅源归宗”全方位提供和分享祖地资源;广泛宣传泰伯至德思想,不断引领泰伯文化、吴氏文化、吴地文化的研究,并有所突破、有所造诣、有所作为;真正把祖地总会办成充满“正气、和气、才气、大气”的宗亲团体,为泰伯祖地增光添彩于华夏环宇,让祖地大旗高高飘扬在“至德”高地。

    泰伯“至德”的核心价值观,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今天我们回溯来处,发掘其精神的河床,最终是为了向广阔的未来奔涌而去。
泰伯“至德”,德性伟大,慧光永恒。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吴仁山:开好乡土课 传承农耕文化
相关评论

华夏吴氏网QQ交流群:85987924   站长QQ:116539779   吴氏网公众号:cwu2015     世界吴氏公众号:worldwucom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