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习,增长知识,服务社会
——学习伟人名家勤奋读书,立志成才,建功立业
今天,我们在远口泰伯书院开展活动。有机会和大家一起谈读书学习,增长知识才干,服务社会,我很高兴。
远口泰伯书院是远口吴氏宗族的文化场所,是远口吴氏宗族藏书的地方。在这里,就要说到读书学习。古今中外的革命导师和著名人物勤奋读书,博学多才,成为大学问家,然后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在建功立业,服务社会。他们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学习他们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勤奋读书,才能学到更多知识,变成有聪明才智的人,将来才能对家庭有用,对国家有用,建功立业,为社会作贡献。
一、勤奋读书的榜样
1. 马克思
大家都知道革命导师马克思在英国读书的故事,马克思不知有多少个日日夜夜,都待在图书馆里读书,年长月久,他坐的椅子下面、他的脚下地板,被磨出一个大洞洞,深陷下去!就是这样的坚持读书,马克思成了全世界顶尖的大学问家,写出了《资本论》等一系列伟大著作。马克思勤奋读书,为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创立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后,世界革命风起云涌,成为潮流,旧社会得到了改造,社会主义国家得到了确立。
2. 毛主席
毛主席是我们的又一位革命导师,他的一生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很忙。可是,无论再忙,毛主席都要挤出时间,用来看书学习。学生时代的毛泽东,以勤奋读书而出名,还养成了读书学习的好习惯。晚年毛主席的北京中南海住所,简直就是一个书房。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他连上厕所,也在利用时间读书。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大箱子书。途中不顾颠簸也在看书。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读。
毛主席的晚年经常生病,也不放弃读书。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就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我是多么的难受啊!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拿回来,毛主席这才高兴地笑了。
毛主席一生坚持读书学习,不断从书本里获得知识理论,并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不断增长才干,用于领导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服务于我们的社会。因此,毛主席对我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3. 吴季札
吴季札是周朝吴国人,吴泰伯十九世孙,吴王寿梦的第四个儿子,史称延陵季子。我们远口这一支吴家人,就是吴季札的子孙后裔。吴季札从小勤奋读书,只要能够找到的书,他都如饥似渴地阅读。当时的诸子百家的散文书目,吴季札几乎读了个遍。所以,吴季札博学多才,成为历史上南方第一位儒学大师,也被称为“南方第一圣人”。传说季札是孔子的老师,是孔子最仰慕的圣人。当时有“南季北孔”之称。
可以说,吴季札勤奋读书,注意积累知识,很有学问,成为先秦时代伟大的政治家、外交家、艺术评论家。
吴季札代表吴国跟各个国家打交道,都能解决问题,使国与国之间邦交正常化。 吴季札在鲁国欣赏了周代的经典音乐、诗歌、舞蹈,并且一一作精辟的分析和评价,成为才华出众的文艺评论家。
吴季札用自己的学识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功勋卓著。
吴季札还是中华文明史上讲诚信的代表人物。吴国派吴季札出使列国,到达徐国时,徐国的国君非常羡慕他佩带的宝剑,又不好开口相求,吴季札因自己还要遍访列国,当时不便相赠。等到出使归来,再路过徐国时,徐君已死,季札依然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旁的松树上。吴季札的随从说:徐君已死,你把佩剑挂在他的墓边他也不知道,何必呢?不如不挂。”吴季札说:"我内心早已答应把宝剑送给徐君,难道能因徐君死了就可以违背我的心愿吗?"此事传为千古美谈。吴季札是我国古代最讲诚信的典型人物。讲诚信,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如果一个人不讲诚信,说话不算数,就得不到别人的信任,也就得不到别人的合作。这样的人在社会上就吃不开,而且还要危害社会。所以,吴家讲诚信的典范吴季札是我们立身走向社会的榜样。
4. 吴晗
吴晗是浙江义乌人。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市副市长、政协副主席等职。
吴晗小时候很爱看书。上小学时,他就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古典小说。家里没书,就到处去借。有时为借一本书,他跑了很远的路。人家不肯借,他就蹲在人家门口看;能借走的,他就边走边看。经常是回到家,书已经看完了,然后立即去还书。书的主人怀疑他没看过,就问他书的内容,他都能马上讲出来。因为吴晗看书又多又快,当地人称他为“蛀书虫”。
吴晗也很喜欢买书,但是家里没有钱。在金华读中学时,有一次假期回家的路上,他为了买一部书,把自己的铺盖卖了。中学期间,吴晗靠自己的节俭和妹妹的帮助,买了前四史——《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这些历史书,在吴晗心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在读有关明史著作时,很佩服海瑞刚直不阿的性格,直到解放后还写了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讴歌海瑞为民请命的大无畏精神。吴晗在清华大学就读时非常勤奋。他学习很刻苦,除了读书、抄卡片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爱好。在学生时代,吴晗读的书很广泛,考虑问题也很多。他主张读书要眼勤、手勤,把书中有用的段落抄下来,随读随抄,抄的资料多了,多看几遍,就可以巩固记忆,也容易发现问题。知识总是靠逐渐积累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片面到比较全面。
这种刻苦、勤奋和惊人的毅力,使吴晗取得了不寻常的成就,得到老师们的赏识,也得到同学们的仰慕。
吴晗勤奋读书,博学多才,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服务祖国和人民。
以上我们说到的几位伟人名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勤奋读书。只有勤奋读书,才能掌握丰富的知识。然后成才,服务社会。 二、读书须讲究方法
1. 读书有法
古今中外,常用的读书方法有两种:一是泛读;二是精读。
所谓泛读,就是泛泛而读,大致浏览一下,对所读书刊的内容不求甚解,只作一般性了解。泛读就是用最短的时间阅读尽可能多的书刊,了解尽可能多的内容。
所谓精读,就是对于专业书目、重要的书刊、老师规定的必读书目或必须掌握的章节内容,一字一句地仔细读,反复读,认真琢磨,把它的内容、意思牢牢掌握。可以说,精读就是不求多,对所读的书刊,求彻底理解。
读书,要注意三条:
一是要选好书来读。书很多,没法读完,所以,要选择自己学业和工作需要的书来读。
二是读书要思考。边读边思考为什么?就能够深入理会,从中有所发现新的东西。
三是读书要做笔记。把重要的东西记下来,也把自己的所思所感记下来,以备后用。古人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说到了用记笔记来避免遗忘的事情。
2. 读书有益
读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多了,知识得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思考问题,就会思路敏捷,左右逢源,变得足智多谋。
多读书,积累了知识,写作时就会思路敏捷,心游万仞,左右逢源,写下很精彩的文字。
多读书,记下很多名句名言,在写作时,我们就可以运用好词好句,使作文富有文采。
多读书,可以让我们获得课外的很多知识。
多读书,可以让我们变得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困难。
多读书,也能使我们的心情变得更加快乐。读书并不全是苦差事,读到好书时,有一种快乐,感觉是一种享受。
总之,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获得知识和智慧,增长人的才干。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扎实的基础,从而报效祖国,服务社会。
希望远口泰伯书院,藏书多多,成为我们读书学习、丰富知识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