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名人世界

【石红许散文】吴氏三贤藏秀里

时间:2021-01-29 15:47:01   作者:石红许   来源:小茶生   阅读:143   评论:0
内容摘要:【石红许散文】吴氏三贤藏秀里 在山旮旯里彳彳亍亍,沿着一条曲曲弯弯还算不错的乡村公里没有目的地驾驶,放心的是,路的宽度可以基本保证安全会车,便也安心地不时瞟一眼车窗外的山水、田园、屋舍,心随景移,情随景动。 这里是闽浙赣三省交界处,手机导航语音准确地交替提醒着“您已进入广丰(......
【石红许散文】吴氏三贤藏秀里

【石红许散文】吴氏三贤藏秀里
    在山旮旯里彳彳亍亍,沿着一条曲曲弯弯还算不错的乡村公里没有目的地驾驶,放心的是,路的宽度可以基本保证安全会车,便也安心地不时瞟一眼车窗外的山水、田园、屋舍,心随景移,情随景动。

    这里是闽浙赣三省交界处,手机导航语音准确地交替提醒着“您已进入广丰(或江山或浦城)”,武夷山东北段,群山逶迤,每一座山峰都小心翼翼折叠着烟雨人家,蜿蜒的柏油路把我引向浦城秀里。似乎没有理由不喜欢秀里,心甘情愿就被“秀里”二字引诱过来了,给人的感觉是秀丽在里,或有内秀、内敛。是的,秀里,秀在丰厚的人文历史里,急拐上一个陡坡,我被眼前的“吴氏三贤纪念馆”所惊诧,继而兴奋起来,心头也一片柳暗花明,胜过秀里的旖旎风光。

    相信很多人没有听说过吴待问(974-约1047)这个陌生的大名。他,就是秀里延陵堂吴氏始祖,字子礼,官至礼部侍郎,“三贤”之首。据说同是浦城老乡的杨亿早就看出吴待问为人、做学问绝非等闲之人,对他特别礼遇,并举荐、推崇他,后两人往来甚密,杨亿的存诗中有多处反映他们之间的交往情谊,“长安车马偏欺客,鲁国衣冠肯戏儒。共忆故园归计晚,旧游烟树隔重湖。”“宦途南北最情亲,岁晏相逢颍水滨。旧日青衿同学校,暂时黄绶困埃尘。”时间太久,且问秀里,待问之贤德厚比大山,岂是一座纪念馆所能承载的?

    秀里的山水已然够美轮美奂的了,山那边就是江西广丰铜钹山、桐畈。多次站在那边白花岩上看秀里,而且是居高临下的姿态,看羊角石峰,看掩映在翠绿里的丹霞山峦,看缥缈雾岚、苍莽大山,终于有机会身临其境,丹山碧水间翠绿摇曳,竹林婆娑,祥和的山里人家依山就势择地而建,平房、楼房、院子散落山边,像是把温厚的山林披在身上,看上去很温暖、温馨,鸡鸭、小狗恰到好处点缀其间,在高低错层的田畴烘托下一切都显得自自然然,并不像有些乡村虚张声势打扮得千篇一律,那况味便相去甚远。

    倘若再次伫立白花岩,俯视秀丽的秀里,我一定会放下身姿打量,那“三贤”的高度直抵云霄,哪怕借助白花岩也难以看齐。明代徐霞客是到过白花岩的,他在闽游日记里作了详尽描述,由于古今地名变化较大,透过文字,难以精准考察出他的登岩线路,可以想象的是,那时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山道,“怪石拿云,飞霞削翠”,不知道他是怎么上白花岩的,也许是从廿八都经桐畈穿越来的,也许是攀越浮盖山再沿着盘亭秀里这条峡谷穿插而至的。在秀里展开浮想的翅膀探寻与秀里有关的如烟往事,倒也乐在其中,至于当年徐霞客是不是经过了秀里,就留给他人去研究去还原真实吧。徐老夫子的游记大都只写山水、寺庙,对山水的描摹刻画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却不大问津历史人文,哪怕与“三贤”擦肩而过,怕是也熟视无睹。
【石红许散文】吴氏三贤藏秀里
    吴氏三贤纪念馆静静地坐落在半山坡一块开阔的平地上,原本是当地“吴氏三贤宗祠”,已修葺一新,两进平房,砖木结构,中间有天井连接,高大、庄重、古朴,祭祀的是吴待问、吴育、吴充“三贤”,上堂供奉着“三贤”造像。可惜我去的时候,屋内还没有什么有关“三贤”的陈列物以及文字影像资料等,不客气地说,甚至还有点凌乱,绕着宗祠不紧不慢地转了几圈,用脚步丈量虔诚,无论怎样都很难走进千年前的那个尊重文人、崇尚唱和的时代。

    穿过秀里的这条峡谷大致呈南北走向,水往北流,信江源头之一,基本上没有开阔处,倒也显得紧紧凑凑,夏天特别凉爽。在山谷盘盘绕绕的盘亭溪一遍一遍地告诉我,关于宋代吴待问及其子吴育、吴充被誉为“吴氏三贤”的古老故事。吴育、吴京、吴方、吴充四兄弟。
【石红许散文】吴氏三贤藏秀里
    先说一说吴充吧,享年六十(1021-1080),那可是了不得的一个人物,且不论其乃北宋高官枢密使,连“唐宋八大家”欧阳修面对他的博学都自叹弗如,有《答吴充秀才书》为证:“修顿首白,先辈吴君足下。”“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通读全文可鉴,欧阳修绝非仅仅是谦虚和客套,整篇文章都弥漫着对前辈的尊敬、真诚和自责,以及对其学问的仰视。可惜,而今吴充几乎无人知晓,与王安石还是儿女亲家。请看吴充的这首诗折射出的才华,堪称古代送行诗经典之作《送张君宰吴江》:“全吴风景好,之子去弦歌。夜犬惊胥少,秋鲈饷客多。县楼疑海蜃,衙鼓答江鼍。遥想晨凫下,长桥正绿波。”
【石红许散文】吴氏三贤藏秀里
    吴育是兄长(1004-1058),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尚书左丞(参知政事),曾任苏州通判、开封知府,足智多谋,有文集传世。史称其少时奇颖博学,斩获礼部考试第一,为官则直言善谏,忠诚干练,仗义执言。宋史记载:“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秀里被誉为“宰相故里”,正因了有吴育。
【石红许散文】吴氏三贤藏秀里
    在大俊大贤浩瀚如海的宋朝,吴待问、吴育、吴充三人绝不会是籍籍无名之辈,而在岁月的大浪冲刷下,至今日,说起“吴氏三贤”,大家的表情想必是茫然的,也许要怪罪的是历史太健忘了,或者说是历史跟我们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我并不怀疑欧阳修的高峰海拔,但一个被欧阳修敬重仰慕的“秀才”(乃才之秀者,这里显然指不是所谓明清生员),居然藏在武夷山深处一个不起眼的乡村纪念馆内。不禁要叩问大地,历史上究竟有多少翘楚贤能被遮蔽,湮没民间,而没有挖掘出来,飘出水面的也许仅仅是冰山一角而已,个中原因也许一言难尽,“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便成了一个合理借口,不是么?
【石红许散文】吴氏三贤藏秀里
    行走盘亭溪畔,我在想,一千多年前,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大儒吴待问携家带眷选择在这个深山老林里开基立业?耕读传家,后代人才辈出。当年,盘亭几近与世隔绝,几近等同蛮荒之地,虫蛇出没,原名“兽岭”,生存环境可想而知。然而,吴待问来了,“因游浦城棠峰观夫山形势异而居之”,而且来了就不走了,看中了这方宝地,从这里飞出了“一门五进士”(待问及其四子,另二子京、方名气略逊),却如大山的皱褶里生长着一朵鲜艳的花朵已是鲜为人知。
【石红许散文】吴氏三贤藏秀里
    难道是绝世独立的羊角石牵扯住了吴待问的脚步?羊角石,远远望去,两石突兀,状如羊角。羊,古同“祥”,吉祥。羊,自古以来乃吉祥、美好的化身。从此以后,羊角石下散居着一代大儒的子孙后代,在此繁衍生息、开枝散叶,闽、浙、赣等多地都有其后裔。仰望羊角石,但见天边一缕祥云掠过,火红的“朝天烛”映衬得山乡更加秀美绚丽。
【石红许散文】吴氏三贤藏秀里
    我为自己闯进秀里的意外收获而小小地犒劳了一下自己,在附近农家乐点了几盘小炒满足舌尖上的快感,把酒一壶,对饮“三贤”。我宁愿舍弃取道去铜钹山,多留点时间在秀里,与溪流对韵,与大山对坐,与大儒对话。

(2018年12月10日《珠江源晚刊》刊载)
【石红许散文】吴氏三贤藏秀里
    作者简介:石红许,江西鄱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散文家。著有散文集《青葱岁月》《在城市流浪》《江畔手记》《无意抒情》《回前湖咀》《散文中国·内心的版图》石红许散文、《不要沉默在时间的长河》《成功就在不远处》《故园千秋》《河红万里》《风语西河》等。散文见诸《散文百家》《散文选刊》《岁月》《人民日报》《星火》《山花》等,多次获全国性奖项并入选高考语文试卷、《新中国散文典藏》等多种选本及教材教辅,散文《虹关何处落徽墨》选作“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语文试题”。先后接受广东电台新闻台、《中学生学习报》《高中生之友》访谈,曾获“中国徐霞客游记文学奖 ”等。在怀玉山、武夷山设有“红许书屋”(创作基地)。



相关评论

华夏吴氏网QQ交流群:85987924   站长QQ:116539779   吴氏网公众号:cwu2015     世界吴氏公众号:worldwucom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