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动态

构建新时代人文精神的栖息地

时间:2020-10-02 15:09:41   作者:吴志云   来源:小茶生   阅读:200   评论:0
内容摘要:构建新时代人文精神的栖息地——兼谈远口泰伯书院建设吴志云(本文作者(左一)参加远口泰伯书院成立庆典时与世吴主席吴国荣、常务副主席吴先辉合影。) 教育,是民族最伟大的生存原则,是一切社会把恶的数量减少,把善的数量增加的唯一手段。(巴尔扎克) 同理,用至德去恶,用至德引善,让社会......
构建新时代人文精神的栖息地
——兼谈远口泰伯书院建设
吴志云
 构建新时代人文精神的栖息地

(本文作者(左一)参加远口泰伯书院成立庆典时

与世吴主席吴国荣、常务副主席吴先辉合影。)


    教育,是民族最伟大的生存原则,是一切社会把恶的数量减少,把善的数量增加的唯一手段。(巴尔扎克)
    同理,用至德去恶,用至德引善,让社会更加和谐,是泰伯书院的建院宗旨。
                      ——题记

远口礼赞
    公元2020年9月17日,以贵州天柱远口镇吴氏总祠泰伯书院如期揭牌开院为标志,华夏第一家以“泰伯”命名的现代版书院诞生了。 
    这是一个值得特别纪念的日子——在这之前,全中国、全世界没有以“泰伯”命名的书院学府,但泰伯这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如雷贯耳的英名,已经存在了3000多年。俱往矣!从今天开始,天底下、海内外、全世界,居然有了泰伯书院,这实在是一个破天荒、划时代的重大事件——从今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殿堂,远口、天柱、贵州、中国、海内外吴氏的人文教育史上,将因为泰伯书院这个全新的名字和这份全新的记忆而永垂史册。 
    这是一个有着非凡意义的时刻——把一种氏族精神文化教育、氏族思想道德教育、氏族行为规范教育的场所,定名为泰伯书院,并在短时期内,从倡导、酝酿、论证,到实施、落地、建成,充分表明了倡导者、决策者、参与者的智慧和眼光、感悟和灵性、力度和能力。
    人类社会永续发展,人间沧桑、天翻地覆、日新月异,总是主流。历史车轮转到21世纪,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世风聚变,末流涌动。由此,凝聚社会正能量、唱响时代主旋律、占领道德主阵地,显得尤为重要时不我待。从这个意义上讲,远口泰伯书院的粉墨登场,可谓适逢其时,趋向而为,责任担当,难能可贵。其首创泰伯书院之破冰之旅,可赞可颂;其敢为人先之居功至伟,可喜可贺。
    远口吴氏总祠,中华文化渊源流长,人文资源积淀深厚。率先创办泰伯书院,顺应时代发展大势,策应文化传承工程,呼应倡导以德育人,是为睿智之策,堪称德范之举。秉承泰伯“至德”之旨办院,必将有助于全面提升宗亲素质,有助于致力构建和谐社会,有助于承续传扬至德文化。
    远口泰伯书院,作为全新的传统文化载体和平台、全新的宗祠文化模式和形态、全新的氏族文化内涵和外延,必定会有所创新和创造,必定会勇敢引领和导航。欲问新时代氏族教育新生态何为?远口吴氏总祠这块净土是也。试看新时代泰伯文化新境界标识何在?远口吴氏总祠泰伯书院是也。让我们一起展望和期待。
        
    一、创办泰伯书院的意义
    充分利用吴氏宗祠或者凭借社团活动场所,积极创办泰伯书院,功在当代,利于千秋,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第一,标志了社团组织和工作进入新境界、新领域。目前海内外吴氏社团组织成百上千,为团结和带领吴氏宗亲走向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社团工作用什么去引领和创新?如何向更高的层次提升和发展?由世吴会牵头发起创办泰伯书院,就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创意,必将引领社团工作进入了新的境界和领域。
    第二,启示了振兴和传承氏族文化宗祠文化的新形式、新内容。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古老的氏族文化和宗祠文化有的已经成为历史的印痕,有的需要注入新的活力。创建泰伯书院,正好是形式上的有机衔接和内容上的承继连续。
    第三,搭建了至德文化和吴文化研究的新载体、新平台。多年来各地各级吴氏社团积极开展泰伯精神泰伯文化研究,成绩斐然成果卓著。如何创新研究和进一步飞跃?泰伯书院这种新载体新平台,完全可以担当此重任。
    第四,探索了培养和教育年轻一代中坚的新举措、新尝试。至德精神、至德文化代代相传,需要一批又一批的吴氏年轻人接棒接力接班。泰伯书院作为基础教育的补充和成人教育的场所,不失为有力之举和有为探索。
    第五,表达了广大宗贤和宗长不忘初心的新担当、新作为。创建泰伯书院,作为新时代中华文化、特别是氏族文化标识的象征,机不可失;如果我们这一代不去做,就可能成为一种历史的遗憾。因此,认识必须要超前,行动必须要积极;要扛起这份责任,有所作为,以不负时代。
 

构建新时代人文精神的栖息地

(泰伯书院建设第一次研讨会在湖南大学召开时,

与会代表在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合影留念。)

    二、创办泰伯书院的目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确定泰伯书院的办院目标十分重要。笔者认为:泰伯书院至少应该办成这样几种形态——
    第一、要把泰伯书院办成拥有深厚的、浓烈的、隽永的中华优秀文化元素的“智库”。要以岳麓书院为楷模,用迢迢千年以来的底蕴、历经千年过去的特色、迈向千年未来的生命力,矗立于中华大地,忝列于中华文化的殿堂。在某些方面,甚至要有超越的梦想和手笔。
    第二、要把泰伯书院办成吴氏宗亲精神追求和栖息的“家园”。毋容置疑,泰伯精神和文化将成为泰伯书院“教”的主旋律、“学”的主题词。要千方百计放大这个办院效应,让广大吴氏后裔子孙进书院就能受到教育熏陶,上书院就能得到文化引领,从而获取思想的升华和灵魂的净化。
 

构建新时代人文精神的栖息地

(参加第二次泰伯书院建设研讨会和

远口泰伯书院挂牌庆典代表合影留念。)

    第三、要把泰伯书院办成具有鲜明特点和时代印记的“干校”。
在一定意义上讲,泰伯书院应该具备诸如当下的干部学校、家长学校、子弟学校等特点。通过不间断的办班培训和开展各项活动,让学员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他们成为未来社团骨干或社会中坚打下基础。
    第四、要把泰伯书院办成中华文化和泰伯至德文化的“高峰”。中华民族有成千上万的姓氏,海内外现在有3000多万吴氏后裔。千百年以来,天下吴氏曾经被誉为华夏氏族高原上的“第一世家”。如今的“高峰”在哪儿?泰伯书院,就是一座崛起的新“高峰”!
    三、远口泰伯书院的展望
    首先,要办出“特色”,注重泰伯书院的创新性。关于办院的宗旨原则、指导思想、教制设置、实施步骤等诸多方面,专家和有识之士不乏宏论方略。余以为,主办者应再表明其创新所在,即:不是古代书院之翻版,亦非宗祠祠训之复活,更无基础教育之担责;应为三者之功能有机结合、职能优化组合、智能精细综合,既有古代书院的学藏传承,又具宗祠教化的文化特质,兼带现代教育的鲜活元素。今办之泰伯书院,不必强求教化功能之“高大上”,重在教育过程的“接地气”;既然正规学府亦未必栽培完人,苛求民间书院出俊才则太过,故应视为相对而决非绝然。凡进书院之宗亲诸君,若得一二感知与感悟,且能喜形于色为茶余饭后之谈资、游刃有余于社会人生之舞台,则教化达之矣。那么,或可将泰伯书院的正确定位“锁定”在:与时代同行,不让宗亲掉队落伍;与社会同步,提高族人的素质;与民族同向,永葆“第一世家”的荣耀。
    其次,要打出“底色”,注重泰伯书院的时代性。泰伯书院,要姓“泰伯”。“泰伯”,是至德的象征和代名词;“至德”,是千百年来过去社会一致认同的优秀主流文化之一,至今仍是现代社会的文化标识和价值追求。泰伯书院的教育功能,就是:“解惑启智,解除迷茫,解难人生。”泰伯书院的教育期许,就是:“至德为先,至德育人,至德做事;高举至德之旗,则百事顺通、百业兴旺、百年固基。” 应理直气壮大讲“为办书院而书院”,若有其建筑体的固化存在,本身就是一种鲜明的文化标志。尤如千年之岳麓,虽斯人已去,却雄姿宛在;今来者雀跃,大多为礼赞先贤而已,为一睹文脉而已,为思古之幽情而已。故今之泰伯书院一旦成就,或将成就百千年后之“岳麓”,则功莫大哉,传之久矣。    
    再次,要展示“亮色”,注重泰伯书院的示范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远口泰伯书院教习场所,建议应(可)设四处,即:斋、阁、舍、厅,余为之取名“让斋”、“德阁”、“礼舍”、“诚厅”;附《让斋记》《德阁铭》《礼舍颂》《诚厅赋》等佳篇,以匾牌醒目挂之;概以点睛泰伯书院之特质(此可作为书院规制,竞相效仿复制,推而广之)。若设置辅以图文展览展陈展示,让学者读者乃至游者玩者置身于浓厚的宗祠文化、祭祀文化、氏族文化、传统文化氛围之中,亦可谓实时教化现场教育,故不必愁绪学员何在教制何为。如兼具藏书阁、图书馆、展览室之功能,集谱牒宗祠文化研究、泰伯至德文化研究、地方民俗文化研究、氏族名人名贤研究于一体,远口泰伯书院是谓圆满。
寄语远口泰伯书院
    世事沧桑,古书院老宗祠寥寥无几。生生不绝的氏族文化依托归附何处?远口泰伯书院即能托之归之。
    国家启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旨在文脉断链接续、文化断层接壤、文源断流接线,世纪之嘱任重道远谁能担当?远口泰伯书院奋勇担之当之。
    祈望远口泰伯书院:在未来的教制、教规、教育、教学上,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完善、改进提高,摸索经验、典型示范。
    如此,则一座具有时代特征、社会特点、氏族特质的现代书院,将以闪亮的文化符号,高高悬挂在华夏文化的苍穹。

                                      2020年9月30日于北京


    附:小诗《金秋,我和远口有个约定》
 
金秋,我和远口有个约定
                  ——写给华夏首个泰伯书院
                          (散文诗)
    
    秋菊馨馨,秋意绵绵,秋趣浓浓。
远口的秋,因着泰伯书院挂牌冲天而起的一声礼响,就格外的 秋情浩浩,秋收满满,秋聚昂昂。
    今秋此时,华夏首家泰伯书院正式开院了!这是远口吴氏总祠为祖庭忝列的一个伟大杰作,这是远口吴氏宗亲向祖先奉献的一份虔诚贡礼。
    今日此刻,千百万世界吴姓的目光聚焦远口,仰望悬挂在至德殿堂的这块精神之匾,凝视流淌着琼浆涌动的这座文化之院,静思寄托了心灵莲蓬的这个皈依之处。
    是的,传统文化丢不得呀!赶紧找回来,拾起来,传开来——这是创办泰伯书院的拳拳初衷。
    是的,至德精神弃不得呀!社会和谐需要,宗亲和睦企盼,世界和融渴望——这是办好泰伯书院的使命担当。
泰伯书院因时势而建,趁时运而生,藉时代而立。
让我们一起,向远口吴氏总祠的高瞻远瞩致敬!向远口吴氏宗亲的敢为人先恭礼!
    远口泰伯书院,将用建筑美的存在,连缀过去、现在、未来,让历史的天空,披挂一个大写的文化符号。
    远口泰伯书院,将以人文美的表达,包孕天时、地利、人和,为浩瀚的史册,构筑一个大气的精神坐标。
    哦,好一个硕果累累的秋。
    哦,赞一声远口总祠的秋。
    为了秋的约定,我走进多情的远口!
                                             

    吴志云      
   (2020年9月17日,参加远口泰伯书院挂牌开院典礼,急就)
 


相关评论

华夏吴氏网QQ交流群:85987924   站长QQ:116539779   吴氏网公众号:cwu2015     世界吴氏公众号:worldwucom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