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动态

“泰伯三让”将搬上锡剧舞台,今人如何讲好泰伯故事?

时间:2020-07-16 08:17:09   作者:冯圆芳   来源:交汇点   阅读:325   评论:0
内容摘要:“泰伯三让”将搬上锡剧舞台,今人如何讲好泰伯故事? 冯圆芳 2020/07/15 22:23来源:交汇点 交汇点讯 7月15日,大型原创锡剧《泰伯》专家论证会在南京召开。该剧由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院长、青年编剧罗周执笔,邀请著名导演张曼君执导,预定将于9月初正式排练。作为一部由......
“泰伯三让”将搬上锡剧舞台,今人如何讲好泰伯故事?
    冯圆芳 2020/07/15 22:23来源:交汇点
    交汇点讯  7月15日,大型原创锡剧《泰伯》专家论证会在南京召开。该剧由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院长、青年编剧罗周执笔,邀请著名导演张曼君执导,预定将于9月初正式排练。作为一部由无锡市锡剧院创排的大型剧目,《泰伯》取材于本土历史,意在通过讲述三千年前吴文化开拓者、江南人文之祖泰伯的故事,展示其礼让仁孝、清廉守信、开拓进取、勇于担当的宝贵精神。目前,《泰伯》剧本初稿已经完成,一部“案头”上的泰伯故事,如何更好地皈于“场上”?来自全国的戏剧专家特意为剧本“把脉”。
“泰伯三让”将搬上锡剧舞台,今人如何讲好泰伯故事?
    三让天下、建国勾吴,泰伯被孔子誉为“至德”,但关于他的文艺作品并不多见。“泰伯是上古之人,距离今天太过遥远,我在追慕其风骨的同时,也感到创作难度很大。”罗周说。在广泛阅读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她抓住了“泰伯三让”这一至德之举作为“戏核”,同时深挖“让”的意义——“让”决非回避使命,而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担当,是对天下苍生的守护;商国的文丁、子纣则作为至恶的象征与泰伯、姬昌的至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终,故事以泰伯“向东而去、向吴而去、向天下而去”作为意蕴悠长的结尾。

“泰伯三让”将搬上锡剧舞台,今人如何讲好泰伯故事?
无锡泰伯庙中的泰伯塑像

“泰伯三让”将搬上锡剧舞台,今人如何讲好泰伯故事?
无锡伯渎河相传由泰伯率众开挖

    与会专家们对《泰伯》剧本初稿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剧本文辞典雅,唱腔设计富于变化,一本四折体现着起承转合,具有鲜明的“罗周式”风格特色。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罗怀臻认为,罗周不仅在掌握史料方面下足了功夫,她对上古时期的时代氛围、语言感觉、人际关系特质、人的生命感受同样把握得十分到位。有专家称赞《泰伯》是省戏剧界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当代注入精神营养的又一次尝试,“《泰伯》对待历史‘究其源,从其实’,又在艺术性和真实性之间做了很好的平衡;同时它跳出了吴文化的小视野,实际上站在整个中华民族文明的角度来审视这段历史的巨大价值。”
“泰伯三让”将搬上锡剧舞台,今人如何讲好泰伯故事?
    不过,从剧本初稿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戏剧精品,仍有一段路要走。多位专家认为,初稿没能充分地回答“泰伯为什么要‘让’”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而这直接关乎泰伯行为的意义和人物的精神境界。一如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季国平所言,出于纯粹道德目的的“三让天下”,并不值得赞美和弘扬。“也许,泰伯礼让,是因为姬昌(后来的周文王)有治国之奇才?又或者,泰伯心中已经深植开辟吴地的梦想?总之,回避‘真’就无从谈‘善’,泰伯也不应该是个内涵扁平的‘古代无锡好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罗怀臻说。
“泰伯三让”将搬上锡剧舞台,今人如何讲好泰伯故事?
右二为罗周
    “记住你嘶声裂肺呼棺柩,记住你抚尸嚎啕泪横流。记住你风木之悲身颤抖,记住你冲冠一怒裂青眸!”《泰伯》剧本中,一段泰伯对侄儿姬昌的勉励之语充分显示了编剧深厚的文学功底。不过,过于典雅精深的文辞对戏剧来说可能构成伤害。季国平提醒,对锡剧这样的民族艺术和舞台艺术来说,唱词的语意密度一定要控制好,要留给观众喘息的空档;艺术的纯粹度固然重要,情趣、烟火气、市井民情也必不可少。剧本要让观众看懂、产生共鸣,才有好的剧场效果。
    众所周知,戏剧是一门通过人来演绎故事的综合艺术。就《泰伯》剧本初稿来看,“人”是否饱满?故事是否动人?专家认为仍有可提升的空间:塑造历史人物不宜只讲修齐治平,可敬却不可爱,适当放下身段、流露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才能赢得观众缘;历史剧的情节应大开大合、波澜丛生,目前的剧本在戏剧性上有待加强。聆听专家意见后罗周表示,她将进一步打磨剧本,力争使《泰伯》成为一部讲好无锡故事、中国故事,助推锡剧创新发展的精品之作,更期待和观众们“剧场见”。

    交汇点记者 冯圆芳

相关评论

华夏吴氏网QQ交流群:85987924   站长QQ:116539779   吴氏网公众号:cwu2015     世界吴氏公众号:worldwucom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