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说吴

第六章  宋明以来吴氏家族鼎盛东南

时间:2020-01-30 14:13:13   作者:刘佑平   来源:   阅读:10291   评论:0
内容摘要:第六章宋明以来吴氏家族鼎盛东南 浦城吴氏人才辈出 浦城吴氏源于海州吴氏据乾隆四十一年(1777年)湖山秀聚堂《(儒林八角亭)曹吴合谱》记载,浦城吴氏是唐代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市)吴氏吴廷(《新唐书》作吴道罐)的后裔。廷是吴季札裔孙,唐时官任奉政大夫。 吴廷之子吴通玄,《新唐书》卷一......
第六章  宋明以来吴氏家族鼎盛东南
浦城吴氏人才辈出
浦城吴氏源于海州吴氏

    据乾隆四十一年(1777年)湖山秀聚堂《(儒林八角亭)曹吴合谱》记载,浦城吴氏是唐代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市)吴氏吴廷(《新唐书》作吴道罐)的后裔。廷是吴季札裔孙,唐时官任奉政大夫。
    吴廷之子吴通玄,《新唐书》卷一百四十五有传。吴通玄自幼聪颖过人,举为神童。擢文词清丽科,唐德宗时召为翰林学土,掌制诰。但结局却很惨,因结党营私,事败后;先贬为福建泉州司马,后被赐死。吴通玄有一个弟弟叫昊通微,官任职方郎中,知制诰。以文才知名于当世。他与哥哥吴通玄为人大异其趣,通玄被杀后,他身穿白衣,待罪于门,被德宗皇帝宽宥。
   吴通玄贬为泉州司马,家族即迁居福建。通玄娶妻赵氏,生二子,长子吴睿,次子吴少微。(与安徽新安吴氏、著名文学家吴少微同名)吴睿官任福建浦城县尉,家族迁居于此。后裔子孙兴旺,繁衍成浦城吴氏。。
   吴睿妻方氏,生―子,名吴公养,官任御史大夫。但浦城吴氏到吴睿的儿子辈,家族开始衰落。吴睿传吴阁、吴世忠、吴谅三代,,都没有什么功名,直到吴廷的第8代孙吴待问时,浦城吴氏才又迅速堀起,丽且远远超乎其他各宗之上。

吴待问父子五进士

    吴待问,宋真宗咸平时进土,仁宗时㈦L部侍郎。吴待问生了4个儿子:吴育(字春卿)、吴京、吴方、吴充。吴育、吴京、吴方兄弟3人同时登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一一1031年)进士,而吴育接着试礼部第一,高居魁首,在当时,传为美谈。浦城吴氏家族至此声名大振。吴育官仕资政殿大学士、礼部郎中,后升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尚书左丞、权倾一时。吴育与欧阳修在诗文和政治上都是朋友。吴育去世后,谥“正肃”,欧阳修为他撰写墓志铭。
    吴待问的第四子吴充,字咿,生于1019年,也是进士出身。吴充也是宋真宗时权倾一时的大人物。他的家族,与当时著名人物欧阳修、王安石都是儿女亲家?但吴充反对王安石的变法,王安石去职后,吴充继他任同中书门下乎章事。他上台后,上书乞召司马光等十余人复职。直到元丰三年(1080年)’因病辞去丞相之职,不久病逝,谥“正宪”。吴充娶李氏为妻,生三子:安诗、安持、安时。又生4女,其中,长女嫁欧阳修长子欧阳发为妻。
    吴充的长子吴安诗,娶王安石之女为妻,生三子;吴仰、吴雇、吴Q。其中,吴仰官任枢密直学士;后被降职,出知平江。吴仰传吴琦,吴琦传吴自成。谱载吴白成迁居浙江梅堰开基立业,成为今日梅堰吴氏始祖。

吴d、吴U家族及其东迁
吴d、吴U系忠良之后

    据光绪三十年(1905年),仁德堂《嵊城吴氏宗谱》,吴d、吴U兄弟,为吴中复之孙。查《宋史》,吴中复又是南唐人吴仲举之子。
    吴仲举,字太仲,五代南唐兴国咏兴十今湖北阳新县)人。《宋史•吴中复传》记载。吴仲举任南唐池阳县(今陕西泾阳县)县令、这吴仲举是个不串二主的大忠臣,当北宋大将
曹彬平定江南肘,吴仲举曾杀掉曹彬派来的招降使者。后宋军翠克南京,南唐灭亡,吴仲举被俘将杀,他临短不惧,说:“世禄李氏,今国亡而死,职也。”曹彬为他赤愈感动,义而不杀。
    吴仲举之子吴中复,字仲庶,宋仁宗景佑年间(1034―1037年)进士,初任四川峨眉县令,后铋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吴中复为官清廉刚直,风节峻厉,曾弹劾当朝宰相梁适、甲沆等权贵,宋仁宗帛书“铁御史”三字赐之。女中复因自永兴迁居武昌;成为后世武早吴氏的开基始祖。在杨继盛《吴氏叙宗》中,吴中复开派的武昌吴氏在全国吴氏12大宗中属义字宗。而在《嵊城吴氏宗谱》中,也以吴中复为第一世始祖,届“天”字辈,排行‘天一”。
    吴中复生两子,后裔分为两支。次子吴立本,字仁和;行地二,他的后代子孙世居武昌,繁衍成后世武昌吴氏。
    吴中复长子吴立礼,字节和,行地二。宋英宗治平年间(1064--1~7年)官任御史。户受命至甘肃守边抗击西夏,因迁居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吴立礼去世,,葬在水洛县(今甘肃庄浪),他的家族后人又因此迁居水洛。
英雄兄弟名垂千古

    吴立礼生了两位英雄儿子:吴d和吴U。史称吴氏兄弟二人自幼刚毅,大志有节操,喜骑射,知兵事。吴d、字晋卿,行君一,从军后,英勇善战,屡立战功。靖康之难,吴玢带百余骑兵追击西夏军队,斩首百四十级,提升为第二副将。此后、他镇守甘肃,抗金保边,累官至明州观察使、川陕宣抚使。吴d之弟吴U,字唐卿,行君二,跟随兄吴d南征北讨,官任泾原路马步军副总管、康州团练使。兄弟镇守西北要地,多次打退金人的人侵。吴d、吴U之名,金人闻之丧胆。113年,吴瑜迁四川宣抚使,不久病逝。金人久觊觎四川,因有吴d身当其冲,金人终没如愿。因此,四川一带人民,至今思念吴玢的功德。吴蚧去世后,谥号“思烈”,又谥“武安”,追封涪王,时人在仙都关为他建庙祭祀。吴U在其兄吴玢病逝后,继续镇守西北,阻挡金兵入侵内地。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完颜亮南侵,吴U以60高龄,任四川宣抚使兼陕西河东桓讨使,亲l临前线督战,激战大散关,多次大败金兵。可惜朝庭腐败无能,后竟屈辱求和。吴U罢兵后,曾上书辞官,没被批准。后人京上朝,深受高宗赵构奖赏,赵构亲解随身佩剑为赐。后封新安郡王。吴U于公元1167年去世,临终前遗书,不言家事,只写道:“愿陛下毋弃四川,毋轻出兵。”时人闻之,莫不称赞他的一片忠君爱国赤诚。吴U死后,赠太荣衔,追封为信王,谥“武顺”。蜀人建立《吴武顺王U安民保蜀定功同德之碑》,纪念他的不朽功德。
吴d的后裔

    吴氏两位英雄的后裔,都颇为兴旺发达,家门鼎盛至4世不衰。吴d的后裔,据明庭杰《吴武安功绩记》,他与夫人张氏生了共3男4女。3子是:吴拱、吴扶、吴伪。其中,次子吴扶,历任忠翊郎、阁门祗侯、承奉郎等职;少子吴伪。历任承奉郎、承议郎。右朝散郎等官职。吴玢长子吴拱,字伯烈,行亲一,颇能承继父业,执掌兵权,先在京任御前中军统制,兼知成州,后升为枢密使,再后以安远军承宣使、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等身份奉兵镇守四川。淳熙四年(正177年)去世后,赠太尉,谥“襄烈”,妻许氏封信安郡夫人。吴拱一支后裔,不久向东南江浙一带迁徙。据《嵊城吴氏宗族》记载,吴拱生二子:吴珊、吴。后又分为两支:长子吴珊,行师一,封御史,后迁居浙江嘉禾县,吴珊因成为嘉禾吴氏始祖;次子吴,封太师,其后迁居浙江湖州,成为湖州吴氏的开基始祖。吴后裔湖州吴氏,经宋元至明清,子孙人口众多,绵延不绝,并产生了许多著名人物。如清朝著名史学家吴兰庭,与同乡经学家丁杰,被时人合称为“丁经吴史”;近代美术大师吴昌硕,书画无一不精,在近现代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民国高官吴鼎昌,曾任国民党贵州省主席、总统府秘书长,成为Y介石的重要\士之一。
吴U的後裔

    吴U一支子孙,要远比其兄吴玢那一支兴旺繁昌。王俨《吴武顺王U安良保蜀定功同德之碑》记载:吴蚧“子孙凡二十余人,持麾典兵,出入禁闼,克绍前修,是以似之,近者言盛者鲜俪也。”该碑又记载,吴U去世时有9孙吹子,12于是:吴援、吴掖、吴扩、吴搀、吴挺、吴拭、吴拯、吴按、吴m、吴扬、吴揆、吴撙。.其中,长子吴援,官至中大夫、右文殿修撰、知蜀州、知金州;次子吴掖,官授左武大夫、兴州驻扎御前中军统制知成州;三子吴扩,娶宋宗室女赵氏为妻,官任右宣议郎、集英殿修撰;四子吴惚,官任右朝请郎。英州刺史、工部侍郎;通奉大夫等职;六子吴拭:右朝奉郎知阆州。吴U的第五子吴挺,为吴蚧、吴U子侄辈中最杰出的代表,因此《宋史》有传。史载,吴挺,字仲烈,颇具父风,自幼随父亲,在军营,熟知兵阵战法?真所谓将门虎子。吴挺很早便成为父亲手下的――员猛将,累建奇功,升团练使。二十五岁时,便被宋孝宗授以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熙和路经略安抚使中军统制。后又任金、房、开、达安抚使,特加检少保、太尉,成为孝宗、光宗时期朝廷依重的著名将领。

相关评论

华夏吴氏网QQ交流群:85987924   站长QQ:116539779   吴氏网公众号:cwu2015     世界吴氏公众号:worldwucom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