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说吴

第三章  秦汉时期吴姓的迁徙

时间:2020-01-30 14:13:05   作者:刘佑平   来源:   阅读:11229   评论:0
内容摘要:第三章秦汉时期吴姓的迁徙 1、大流亡 巨变前伪零星迁徙吴姓子孙在亡国之前,有过一些零星的外迁活动。如与邻国争霸时,有少数吴姓子孙在战争中被俘,被迫流亡他国,远离家园。公元前537年,吴楚交战,厥由(吴王寿梦的第5子,季札之弟)‘受命前往敌营犒劳楚师,侦察敌情。――至楚营,便被抓住......
第三章  秦汉时期吴姓的迁徙
1、大流亡
巨变前伪零星迁徙

    吴姓子孙在亡国之前,有过一些零星的外迁活动。如与邻国争霸时,有少数吴姓子孙在战争中被俘,被迫流亡他国,远离家园。公元前537年,吴楚交战,厥由(吴王寿梦的第5子,季札之弟)‘受命前往敌营犒劳楚师,侦察敌情。――至楚营,便被抓住。楚人本拟杀他祭鼓,厥•由大义凛然,严辞斥敌,使楚人折服,•结果不辱使命。楚国撤兵,但厥由也被带回楚国。此后,他流亡楚国,娶妻生子。后代以名为姓,形成吴姓的分支――厥由氏。又如夫差的儿子吴姑蔑,在与越人作战中被俘;吴亡前数年,夫差的太子吴友和王孙弥庸也一同被俘,流落到越国。
    又有许多在政权争夺中失败的王室成员,因为避难,被迫背井离乡,流亡异国;我们在第一章提到过吴王余昧的两个儿子盖余和烛庸,逃难至楚,家族迁居河南沈丘一带;吴王僚的儿子庆忌家族曾先后流亡到宋国和楚国;阖庐之弟夫概迁居棠溪。这几支吴姓家族,后来都另立门户,开创新的姓氏。更多的吴姓成员,流落异国后,还牢牢地守着自己的血缘标志――吴姓。,《左传》上有个吴句车,与第17代吴君有同名之雅,是阖庐时期人。他是楚左司马戌的亲信。司马戌曾在阖庐王朝做过官,后避难到楚。吴句卑也一同逃亡来此,遂定居在楚。
背井离乡的亡国大流亡

    公元前473年那场可怕的战争灾难,使吴姓厂孙绝大部分被赶出家园,有的成为越国的奴隶,有的成为任越人驱使的属―F臣民,被强迫南迁越国腹地。《越绝书•记地传》中记载:越王勾践灭吴后,强迁大批吴人到越国做苦役。越王曾遣吴人修筑吴塘。该塘原名辟首,东西长达千步,后世改名吴塘,以纪念吴姓祖先流亡异国的艰辛。
    越灭吴后,将王室成员大批发配到边远偏僻之地。罗泌《路史•后纪》记载:越灭吴,勾践流放了夫差仅存的三个几十。(太子友、姑蔑、王子地等三子,早被越人俘虏至越,传闻已被杀。)夫差的新太子叫吴鸿,被流放到江西婺源。如今,竟繁街发展成今日江西吴姓中最古老的一支。秦汉以来的鄱阳吴氏,就是吴鸿的后裔。吴鸿是夫差之子,夫差是诸樊嫡长孙,,可见鄱阳吴氏与季札后裔延陵吴氏同宗异支。鄱阳臭氏传到北宋,出了个进士叫吴伸;官至提点刑狱。吴伸后裔传到吴得政肘,又迁居执礼桥。元代有裔孙叫吴仲常,中进士。传到明清,人才辈出,明代见于史书记载的有进士吴镛、举人吴霖等24人,清代名见经传的有进士吴焯、举人吴邦宁等14人。吴鸿在江西的后裔,还有鄣阳山下吴氏、浮梁吴民、余干还产生了一个著名的大学者吴正道。吴鸿后裔之兴旺昌荣,可见一斑。
    夫差的家室又有一部分逃难至安徽歙县,其后裔发展成安徽吴姓中的重要一支一一歙州吴氏,他们也以吴王诸樊为始祖。歙州吴氏后来又分衍出江西南昌吴氏、江西德兴建节(楼下)吴氏等分支。
    许多吴姓:f孙为了逃难,被迫流亡:到周围各国。咸丰十年雍睦堂《(长沙)吴氏支谱叙》中说:越王勾践灭吴后,吴姓子孙纷纷逃难;“散处吴楚;闽越间,。可惜典籍记载阙如,当时具体的流散情况,无法详知。
季札长房改姓避祸

    吴来札的家族原居在始封地延陵。吴国灭亡之后,季札家族成员,有的离开吴国,逃到异国,他乡谋生,有的隐居山林,有的则坚守乡土故园。
    吴季札五子,长子早逝,葬于山东。季札长孙叫吴濮婪,吴国灭亡之际,吴濮婪携老母顾氏、妻仇氏,与―何姓人家一起逃难到五湖。初至包山销夏湾,不久迁于东洞庭武峰 (也叫虎山)之南。为了躲避越人的迫害,吴濮婪隐姓埋名;改姓濮氏。从此,吴濮婪―支,世世代代隐居在这荒山野岭之中,不与外界通消息。濮何二家,隐居世外桃源中,渔樵耕读,不为外人知晓。吴濮婪生子濮午,生女濮秀。吴何二家,世代结为婚姻。吴家虽改姓濮氏,但他们并没有忘记本族祖先,当初吴何二家逃来太湖,便在濮公山下结一草庐,名叫濮公庵,供奉先祖季札神主。南宋时改为延陵季子祠,吴濮婪一支,千年来绵绵不绝,后至南宋时又恢复吴姓。

季札次房的迁徙流散

    吴季札五子中,以次子吴征生一支最发达。国破家亡后,子征生孤身一人逃离家乡,避难齐国,被齐平公接纳,并娶公子姜氏为妻,生一子,取名启蕃。启蕃之意,当是立志复兴吴国,只可惜吴征生一生复兴无望,最后客死他乡,葬在齐国葵丘(即今山东淄博市)。
    吴征生去世后,其子吴启蕃投奔鲁国,官任鲁相国,娶鲁国贵族叔孙氏女为妻,因而家室又迁到山东曲阜。他死后也葬在此。吴蕃的儿子叫吴诩,弃政学文,在孔子弟子颜高的门下学习儒家学说,颇有名于当时。吴诩去世后葬在今山东胶南琅邪台西北。吴诩娶田氏为妻、生二子,长子吴暨,次子吴售。吴暨一支,后代散居齐鲁之间。吴售娶石作氏,生三子:垆、庸、裔。吴庸因卷入鲁国政争,后失败逃亡到晋国,去世后葬在山西翼城。这样,吴征生后裔的一支又自山东迁到山西。
    吴庸在山西生了两个儿子:吴勾余和吴禅。吴勾余生子叫厥由,与先祖辈季札的五弟同名。吴勾余葬在绛邑(今山西翼城东)。
    吴厥由的一个儿子叫吴申。到吴申这一代,家族又南迁到楚国。吴申还颇有出息。在楚国官任大司马的高职。当时战国诸侯争霸已接近尾声,秦国一统天下之势已成定局。吴申见楚国必亡,于是急流勇退,携带妻儿老母,自楚国南渡长江,隐居在江西庐山。终日以山水诗酒自娱。吴申在这里调教抚育了。两个儿子:长子吴芮,次子吴莛。吴芮不负祖先,重振宗族的家声,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长沙王。

先秦时期吴季札次子后裔繁衍世系(略)

季札四房留守延陵

    在季札当时尚有的四位公子中,独有四子吴子玉一支,坚守家园,奉祀延陵季子的庙祀。《丹阳吴氏宗支录》记载,哭子玉生了两个儿子,吴忠和吴恕。后代绵远悠长,子孙昌盛发达,世世代代族居延陵,到宋元以后,构成延陵吴氏的主干。
2、长沙王吴芮家族

吴芮封王

    吴芮属吴征生这一支,(《江西通志稿》说吴芮是夫差6世孙,应是攀附盛书的结果),父亲自楚迁居庐山。秦朝时,吴芮以才能出众,当上了番阳(今江西鄱阳东)县令。他为政深得民心,百姓尊为“番君”。秦末农民起义。吴芮纵观天下大势,知秦必亡,遂率领当地越人起兵响应。后转战西北,与项羽等人关破秦,立下汗马功劳,项羽封他做衡山王。汉朝一统天下,分封功臣,吴芮被封为长沙王,建都临湘(今湖南长沙市),食邑3千户。自此,吴姓宗族中吴芮一支又自江西迁到湖南。可惜好人命不长,吴芮做长沙王还不到一年,就于当年6月过早地去世,葬在临湘,谥号为“文王”。传见班固《后汉书》卷三十四。
    吴芮去世后400余年,孙权大破长沙,有人挖毁吴芮的墓冢,取棺木用作孙坚庙的材料。打开棺木一看,衣服容貌鲜艳如新,掘墓者大为奇怪。后来发墓人在寿春见到南蛮校卫吴纲,又大吃一惊:这吴纲身材容貌竟与棺中吴芮酷似无异。一问,吴纲竟是吴芮的第16代孙。这一奇事,《世说新语》,《搜神记》、《水经注》都有记载。
    据顺治五年手抄本《蓝湖吴氏家谱》记载,长沙文王吴芮生了6子:嫡长子吴臣,次子吴郢,三子吴浅,四子吴阳,五子吴元,六子吴质。女一,嫁黥布为妻。
吴芮长房5代为王

    吴芮嫡长子吴臣,于公元前201年其父吴芮去世后嗣袭为第2代长沙王,居临湘,在位8年去世,葬在临湘:谥号“成王”。长沙成王吴臣生4子:吴回、吴正、吴平、吴重。
    吴回于公元前193年其父吴臣去世后继嗣第3代长沙王位,居临湘,在位7年后卒,葬在临湘,谥为“哀王”。吴回生两子:吴右、吴陟。
吴右,见<<汉书‘吴芮传》。但.《汉书•异姓诸侯王表》又作“吴若”,为一人。吴若在公元前186年其父吴周死后,继嗣为第4代长沙王,居临湘,在位8年后去世,葬在临湘,谥号“共王”。吴若二子吴差、吴传。
    吴差,《异姓诸侯王表》写作“吴产”,即―人。公元前178年,长沙共王吴若去世后,昊差继位为第5代长办王,居临湘。吴差做长沙王22年后,于汉孝文帝后元七年(公元前157年)去世,葬临湘。谥号为“靖王”。长沙靖王吴差没有儿子,因而长沙国被废除。
    长沙靖王三年(公元前176年)时,当时闻名全国的年轻诗人、政治家贾谊被派到长沙;给靖王当太傅,因被后世称贾太傅。长沙古有贾太傅祠。贾该当长沙王太傅时,做了一首千古传诵的《鹏鸟赋》。
王室后人不旺

    吴芮的次子吴郢,初任长沙国柱国,后于高祖;丘年(公元前202年)九月被封力义陵侯,食邑1500户。义陵.即今湖南省溆浦县。吴郢做义陵侯两年,于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去世。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吴郢之子吴重嗣封为第2代义陵侯,在职10年,于高后七年(公元前181年)去世。义陵侯吴重无子,绝嗣。
    长沙王吴芮第三子吴浅,汉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九月因为其父长沙王的功德而被封为便侯,食邑2千户。便侯国,在今湖南永兴县。吴浅做便侯37年后,于公元前157年去世,谥为“顷侯”。便顷侯生子吴信,孝文帝后元七年(公元前157年)嗣封为第2代便侯,在位6年后去世,谥为“共侯”。便共侯吴信生子吴广志,孝景帝六年(公元前151年),嗣袭封为第3代便侯。便侯吴广志生吴千秋,承嗣第4代便侯。汉武帝元鼎』(年(公元前112年),实行削蕃政策,加之吴千秋“坐酎金罪”,侯国被废除。吴千秋迁居蒲坂(今山西省永济县西蒲州)。至此,长沙王吴芮第三子吴浅这一支后裔从湖南永兴―带向北远迁山西,后裔散居中原各地。
    长沙王吴芮第四子吴阳,(《江阴吴氏统宗源流考》作“吴汤”,应以《汉书》为准。)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七月,被封方沅陵侯。沅陵侯国在今湖南省沅陵县西南。吴阳做沅陵侯25年,于公元前177年去世,溢号“顷侯”。沅陵顷侯吴阳生的一个儿子叫吴福,于公元前162年袭封第2代沅陵侯,在位17年去世,也谥号“顷侯”。吴福的儿子叫吴周,于公元前145年嗣封成为第3代沅陵侯,去世后谥为“哀侯”。沅陵哀侯吴周也无子,他去世后侯国被废除。
    长沙王吴芮家族,5人封王,9人封侯,在汉初荣极一时。但家族虽尊荣显贵,  )l孙人丁却不大兴旺。在吴芮6子中,其他几支均传至三五代便告终结,独有第3子吴浅家族一支,绵绵不绝,但到第5代以后,也离开湖南,北迁中原。
长沙王吴芮家族世系(略)

大司马吴汉家族
吴千秋官衰嗣旺

    据《江阴吴氏统宗源流考》记载,长沙王吴芮的第6代孙便侯吴千秋被免除封爵后.被迫从湖南迁居蒲坂(今山丙永济县西蒲州)。吴千秋的儿子见于族谱记载有两个。大概是忧虑吴芮后裔人了不旺,祈祷上天保佑家族繁昌之意,吴千秋给两个儿子分别取名叫吴衍陵.吴胤陵。一个“衍”字,一个“胤”字,寄与了无限的希氲上天终于没有事负这一支吴氏家族,白北迁中原后,吴芮后代子孙果然逐渐人丁兴旺起来。据《山阴州山吴氏族谱》记载,吴衍陵娶妻刘氏,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吴全,。次子吴介。吴全一支,又自山西东迁到亳(今河南商丘县西南);吴全娶冉参之女为妻,生的儿子叫吴隆。吴隆与妻端木氏生的两个儿子是:长子吴复兴,次子吴复奇。复兴这个名字,.大概也是希望家族复兴。果然,他的这一支后裔,不久便又复兴起整个吴姓的声威。吴复兴自亳迁居南阳(今河南南阳市),去世后葬在宛(在南阳)。吴复兴的儿子吴章,是西汉末年的著名学者,《尚书》学教授,为人刚直不阿,不幸被王莽害死,也葬在宛。吴章生育了四个儿子:长子吴尉、次子吴汉、三子吴翕、四子吴演。传到吴汉这一代,家族因吴汉的功业而昌盛一时。
吴汉宫拜大司马

    吴汉,字于颜,是吴章的次子、东汉王朝的开国:元勋、云台二十八将之―。王莽末年,父亲吴章被王莽杀害,吴汉逃难到渔阳(今北京密云县西南)。穷困潦倒,初以贩马谋生。但险恶的生存环境,掩盖不住英雄的本色,吴汉贩马每到一地,总喜欢结交地方豪杰,因而深受人们的赏识。更始政权时,被任命为安乐县(今北京义顺县)瓴―刘秀起兵后,吴汉慕名率兵投奔,被封为偏将军。邯郸战役中,吴汉建立奇功,又加封建策侯。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刘秀任命立下汗马功劳的吴汉为人司马,改封舞阳侯(舞阳侯国在今河南舞阳县)。第二年,又改封为广平侯(在今河』匕省鸡泽县),收食广平(鸡泽),斥漳(今河北曲周县)、曲周(今曲周)、广年(今河北永年)四个县的租税。吴汉为人质朴纯厚少文,但却勇猛机智。刘秀曾说:“吴公差强人意,威重勇猛如一敌国。”吴汉为人又极忠孝,带兵过宛时,上奏回家扫墓,以尽孝心。公元44年5月,•吴汉去世,享年88岁,葬在枣阳(今湖北枣阳县),诏赐谥号“忠侯”,因此史书称为“广平忠侯”。下葬时,光武帝发北军五校.轻车、介士送葬,葬礼规格之高与大将军霍光相同,可谓皇恩浩荡,荣宠至极。
    吴汉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吴成。次子吴国,都封侯。
吴汉族人发达

    吴成在广平忠侯吴汉去世后,以长子身份嗣封为第二代广平侯。(刘珍《东观汉记》:说“汉无后,国除”,显然有误。)不久为家奴杀害,谥为“哀侯”。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2年),吴成死后,广平侯国被―分为三。
广平哀侯吴成生了4个儿子:长子吴旦,次子吴B,三吴宣、四子吴昕。
    吴旦,《水经:濯水注》写作“吴且”,系字形相近至误。建武二十八年广平侯国废除后,改封吴旦为灌阳侯(濯阳在今河南遂平县),以奉吴汉之+祀。灌阳侯吴旦去世后,无子,国除。
    吴B是吴成次子,《水经•沔水注》写作“吴财”,与《汉书》异。建武二十八年,吴B被封为筑阳侯(筑阳在今湖北谷城县)。建初八年(公元83年),因长兄吴旦死后无子,于是朝廷徙封筑阳侯吴B为平春侯(平春在今河南信阳市西北),以奉吴汉之祀。
    平春侯吴B生子名叫吴胜,族谱作“吴如胜”。吴B去世后,吴胜嗣封为第2代平春侯。吴如胜在世时,创修吴氏族谱,这是历史上最早修创的吴姓族道-是吴姓族史上的一大盛举。
    谱载吴胜生有2子:长子吴允佐,次子吴允承。
    吴汉的次子叫吴国,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2年)被封为新蔡侯(在今河南省新蔡县),后裔繁衍不详。
    此外,吴汉的哥哥吴尉,也是汉武帝刘秀的一员猛将。在跟随刘秀打天下时英勇战死。刘秀对他也格外关照,封吴尉的儿子吴彤为安阳侯(在今河南正阳县西南)。子孙也兴旺发达。
    吴汉的弟弟吴翕,因哥哥的功荫被封为褒亲侯。吴翕之子吴安国,封侯,迁居江东。
    吴汉四弟吴演,封大将军,生子吴丹。吴丹绝传。
东汉一朝,大司:马吴汉一家,封侯者达十余人之多。在当时整个吴姓中,以这一支最为显贵、最兴旺发达。
回归吴郡

    永兴二年(公元153年),吴郡太守糜豹在郡城(今苏州)建立吴太伯庙,奏请朝廷寻访吴姓正宗后裔主持庙祀。吴胜以声传《世系》进呈,汉桓帝审阅确认后,拍案称好,命太尉黄琼等议以吴胜次子吴允承封为奉祀侯,徙往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主持吴姓始祖太伯庙祀。‘这在吴姓发展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盛事。吴姓宗族受翔最高朝政的重视,皇帝的亲自过问,太伯庙的官修,标志着吴姓宗族的复兴和繁荣昌盛。至此,季札后裔吴征生一束,经过600年的转辗迁徙、兴衰坎坷,又回归到吴姓的故土――江苏吴郡。
    吴允承去世后,葬在姑苏(今苏州市),诏谥“文孝侯”。所以谱又称“奉祀文孝侯吴允承”。允承的一个儿子吴惴,袭封奉祀侯,继续主持苏蚪太伯庙祀。去世后葬在苏州,赐谥为“良侯”,族谱称“奉祀良侯吴惴(此字右应为单人旁,下同。)”。吴惴家族到魏晋时,仍兴盛不衰。
吴汉家族后裔世系(略)

4、其他著名吴氏家族
廷尉吴公家族

    据《汉书•贾谊传》记载,吴公是上蔡(今河南上蔡县)人氏。汉文帝初即位(公元前179年),闻吴公政绩,征他为帝因召贾谊为博士。吴公则也因推荐贾谊之功力飞传千古。
    据《海盐吴氏宗谱》(光绪22年版)记载,廷尉吴公晚年定居石门语溪洲钱(今浙江桐乡县西石门),故后至清末尚存。谱称语溪洲钱吴氏,家族非常兴荣。大约在宋代中期,吴氏子孙,恃贵犯法。给语溪洲钱吴氏带来厄运。谱称因为这认犯事.至使语溪吴氏家族“家被籍,丁口窜毙殆尽”,仅有一胤,侥幸逃过了这场劫难。
    大难后幸存的一胤生了三个儿子,后来分居三处:长子吴德昭,留居石门洲钱祖居;次子吴德彰,赘居德清(今浙江省德清县)勾垒;三子吴德辉,赘居海宁县治前。留居语溪氏,后又分出三派:一派为吴绳翁后裔,分居马头村;―派分居海盐;一派分居石硅村,为吴申孙的后裔。
    峥盐吴氏一派,以吴馨为一世始祖。据《海盐吴氏宗谱》记载:海盐吴氏一世祖吴馨,字世芳,明末处士,世代居住在石门语溪洲钱。吴馨生子吴贤济,,字北皋,排行第四。吴贤济是石门县的岁贡生,即秀才,当明朝末年,为避兵灾战乱,他将家室迁居海盐冈图画桥,成为海盐吴氏的始迁祖。
    吴贤济迁居海盐画桥后,娶妻李氏,生育两子:长子吴相,次子吴宰。这两个儿子,以后又分为海盐吴氏的两个支派:吴相一支为海盐吴氏东支,吴宰――支为西支。海盐吴氏东西两录,后裔人丁兴旺,以书香传家。
陈留吴恢家族

    陈留吴氏,属季札一支的后裔。传到吴恢这一-代,家族始兴。吴恢官任南海郡(今广东广州市)太守,是二千石的大官。吴佑是吴恢的小儿子,自幼随父亲学习儒家经典,稍大便颇有主见卓识。12岁时,吴佑随父亲到广州。当时,吴恢准备制作大批竹简用来写经书,吴佑劝阻说:“此书写成,势必动用车辆搬运回中原。别人不知内情,还会以为你在广州搜刮了大批珍奇异物。大凡易引起嫌疑的事,君子都极为慎重。”吴恢听后,感慨地说:“吴姓宗族,真是世代不乏优秀的‘季子’呀!”。
    父亲去世后,吴佑回到长垣县牧养读书,自得其乐。后举孝廉,又以品性敦厚、.质朴、逊让、节俭,升任胶东侯相(胶东侯国在今山东平度县)。任职9年,为政宽仁,深得人心。―杀人犯在被处死前断指血书:“妻若生子,取名‘吴生’。告诉他我临死吞指发誓,希望儿子报答吴公的大恩人德。”可见他得民心之深。后又改任齐侯国相(今山东淄博市),  因刚直不阿,得罪大将军梁冀,被降为河间侯相(河间侯国在今河北河间、献县一带)。不久,辞官回乡,以教授经书为业,成为当时著名学者。活到98岁时,寿终正寝,葬在长垣。
    吴佑生了两子:长子吴凤,少子吴恺。吴凤,字君氟官任汉乐浪郡(今朝鲜人民共和国平壤市)太守。这是见于史书记载的最早到达今朝鲜国的吴姓成员:吴凤生的――个儿子吴冯,字子高,官任鲷阳侯国(今安徽临泉县鲷城)相。吴风的弟弟吴恺,任新息(今河南息县)令。
    陈留吴氏吴恢祖孙4代为官,知名于当时。吴佑后代繁衍发达,因而陈留一地,成为魏晋至隋唐时期吴姓的――大郡望。
河南吴雄家族

    东汉时,河南郡(今河南洛阳市)吴雄家族,为当时著名的法律世家。
吴雄,字季高,河南入,少时丧母,家贫。初官任廷尉,汉顺帝元嘉元年(公元151年),任大司徒。
    吴雄生子名叫吴沂、吴沂生子吴恭。白吴雄至吴恭,三世都官任廷尉之职,为当时法律名家。吴雄后裔发达,明杨继盛作《吴氏叙宗》,分天下吴姓为十二木宗;吴雄为“忠”字宗始祖。文又称,吴雄的后裔,从河南迁至安徽歙州(今休宁一带)。又有――支,迁至勃海,成为勃海吴氏的一支。
岭南吴霸家族

    吴霸,宇子公,西汉后期阳山(今广东阳山县)人。阳山吴氏,应是越灭吴后迁越国,后又随着越人南迁的吴姓中的一支。据清代《广东通志》记载,吴霸年轻时就猛勇过人。曾带兵驻扎浈阳(今广东英德)。吴霸在浈阳招徕流民,进行拓荒垦殖。人们感激他的功德,将他驻守的山名取名叫吴山,以纪念他的开拓之功。后吴霸官任广郁(今广西巴马、凌云县)都尉,威震夜郎,因功又升任烊柯郡(今贵州)太守。汉昭帝元风五年(公元前76年)废除象郡,‘分为郁林,烊坷两郡。吴霸在桂阳的家族,希望迁往吴霸任职的广郁肥腴地带。吴霸给予制止,只允他们就近开垦。老百姓昕了这事,都深深敬佩吴霸的为人。吴霸的后裔非常兴旺繁昌,《广东通志》又说:后世岭南,特别是广东一带的吴氏,大都是吴霸的后裔。

相关评论

华夏吴氏网QQ交流群:85987924   站长QQ:116539779   吴氏网公众号:cwu2015     世界吴氏公众号:worldwucom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