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论文

农村修家谱建祠堂,有必要吗?

时间:2020-01-29 21:34:51   作者:三农   来源:   阅读:10405   评论:0
内容摘要:有人说,前几年,村中的几大家族都相继做了族谱。认为这种活动在家族中的实际影响特别好,可以团结族人,加强族人之间沟通联系,共同商讨发展计划,农闲时可以互相之间串门聊天,各家有需要帮忙的时候,邻里之间都会来帮忙。就比如拿某个家庭结婚办喜事来说,要搁到城里人,他们需要花钱请各类人来帮忙......


 

有人说,前几年,村中的几大家族都相继做了族谱。认为这种活动在家族中的实际影响特别好,可以团结族人,加强族人之间沟通联系,共同商讨发展计划,农闲时可以互相之间串门聊天,各家有需要帮忙的时候,邻里之间都会来帮忙。就比如拿某个家庭结婚办喜事来说,要搁到城里人,他们需要花钱请各类人来帮忙,打扫卫生、做菜等等,都需要花钱。但是农民们就不会这样,往往没到你去请别人来帮忙,邻居们就会主动上门来帮着你忙活了。在这些方方面面。同族同宗,过年祭祖,清明节、中元节、寒食节上坟拜土,五服之内的同族(有些家族超过五服也一起动),家中有什么红白喜事,全体到场,有族里的管事人负责调度,真是从容有度,家族内每个人都平等对待,让每个族人有面儿,重要场合不丢丑。

 

现在情况是,农村的祠堂,己经没有几个了。至于族谱,因那段特殊年代的原因,破四旧被当做迷信付之一炬的很多。清朝时闯关东去东北的后裔,要找寻老家,才发现有好多村庄,族谱只显示几代,还是有心人默写出来的。被毁损的族谱,再也无人能说清同族人各支的关系了。

 

修祠堂、族谱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盛行的,从历史老看,一般都是与社会的富庶程度有关,修家谱是从宋朝才开始的,到了明朝最盛行,尤其是文教越发达的地方,修谱建祠也越多。中国属于农耕社会,处处讲究家族脉络和传承,而且外延后不会乱了纲常,所以也得到了统治阶级的认可。

 

其实农村修祠堂、族谱还是很有必要的,从世界范围来看,家族是最稳定的经济形式,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家族企业所创造的GDP占全球总量的80%。世界五百强有三成是家族企业,同时,任何一个非家族企业内部都是家族合作式的形式存在的。其次,家族也利于地区的稳定,在宗族氛围浓厚的地区,黑社会这样的社团组织几乎不存在。还有就是,修祠堂、族谱也具是寻根留本,清源备查,承前启后,血肉联系,共同发展的目的。

 

修祠堂、族谱也有其社会价值,能够以另外一种方式来联络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说点比较现实的,卖草鞋的刘备也是通过族谱找出了皇室背景,才能拉大旗作虎皮。家谱也是一种社会关系的追踪,穷人能找回一点自信,富人能找到自己致富的依据,祖宗荫庇是后代福气,修族谱就是为了明确谁在护佑你,寻找一种寄托。

 

但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合适的度,超过了这个度就不合适了。修祠堂、族谱也是一样,很多地方出现几种怪现象,一是利用修祠堂、族谱大肆收取费用,而且不给钱就不建谱,这完全违背了老祖宗当初修祠建谱的初心;二是有形无实,很多地方祠堂有了,族谱有了,可是没有任何规矩和约束,以前怎样,现在还是怎样,那么修祠堂、族谱就完全没有意义。三是过分利用家族和宗祠的力量,现在是法制社会,任何事都不能违背法律做事情,不要以为法不责众。

 

更有甚者,还有一种情况,修祠堂的善款因为公共财务公开透明度的不够,而产生的善款安全失控问题,这里暂不说前几年闹得纷纷扬扬的福建泉州的吴氏大宗祠的事情,就是在广东的粤东地区,也差一点出现这样的情况。村里面修了祠堂,是由退休的老村长主持的,祠堂修好之后,还多出了很多钱。退休的老村长也不是贪财的人,但这笔钱拿在手里,要再修建一座祠堂,钱又不够,如果用这钱请村里面的人大吃大喝几顿,这种吃相又难看,这笔钱拿在手里时间久了,村里的众人和其它的长老也都在看着,最后,大家商议,还是找一个名头,再修一座祠堂,做好预算,缺多少钱,就让大家捐款多少钱,不需要多捐,也没有任何暗箱操作,只有这样,最后才皆大欢喜。否则,如果万一因为不够透明而有暗箱操作的问题的话,引来的,是揭露,然后是报复揭露,再之后是反报复,最后吵架打架的事情甚至更严重的事,就出来了。出现这种不团结不和谐的局面,这反而有违当初建祠堂的初衷。

 

可见,修族谱之后建祠堂,不是有没有必要的问题,很有必要,而且也不是在于祠堂修不修和修几座的问题,关键是在公共财务的公开透明的基础上,保障村民之间的团结与和谐。


相关评论

华夏吴氏网QQ交流群:85987924   站长QQ:116539779   吴氏网公众号:cwu2015     世界吴氏公众号:worldwucom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