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故事

吴勉王的传说03

时间:2020-01-29 20:54:00   作者:admin   来源:   阅读:11161   评论:0
内容摘要:官家设计 父亲丧身 当吴勉十八岁的那一年,黎平大旱,田中的粮食颗粒无收,到处有人出门逃荒,卖儿卖女。可是当时的皇帝和官家却不顾人民死活,逼着要租要粮。当地侗族人民在这种饥寒交迫,妻离子散,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发动了武装抗粮,每个侗族寨上都从鼓楼里响起了咚咚咚的鼓声;寨上的妇女们为了......

官家设计  父亲丧身

    当吴勉十八岁的那一年,黎平大旱,田中的粮食颗粒无收,到处有人出门逃荒,卖儿卖女。可是当时的皇帝和官家却不顾人民死活,逼着要租要粮。当地侗族人民在这种饥寒交迫,妻离子散,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发动了武装抗粮,每个侗族寨上都从鼓楼里响起了咚咚咚的鼓声;寨上的妇女们为了大家能够活下去,都眼中含着泪水,送自己的丈夫和儿子去和官家战斗。这支起义队伍很勇敢,一直包围了黎平府城⑤。府台大人一见事情不好,立即想出了阴谋诡计,说只要起义队伍退兵,一切租粮都可以免,请起义队伍的领袖谈判一下就行了。官家认为:只要捉住起义队伍的领袖,起义队伍就垮了。当时吴勉的父亲是寨上的格老⑥,也受骗被抓了去。官家逼着他投降,但是这位老英雄英勇不屈,被关在牢里折磨死了。在他临死的时候,喊着自己儿子吴勉的名字,要吴勉继续领导起义队伍和官家斗争下去。愚昧的官家,认为起义队伍的首领死了,又可以高枕无忧了;见到起义队伍撤离了黎平城,府台大人更得意忘形地把黎平吹嘘为“铁黎平”。 ⑦

三   支   箭

    吴勉听到父亲被害的消息后,压制着悲痛,按照父亲的遗言,召集起义队伍说:“皇帝怎样对付我们,我们就怎样对付他;管家杀了我的父亲,我就杀掉皇帝来报仇。”这样吴勉便由罗汉头变成了起义队伍的领袖。他首先铸造三支神箭,准备在皇帝上朝时射死他。吴勉花了七七四十九天,把三支神箭铸好了。他跟他的姨妈说:“为了铸造这三支神箭,我累了四十九天没睡觉,现在让我睡一觉,明早听到鸡叫再喊醒我。”吴勉的姨妈准备了一面铜锣等候鸡叫,但是因为年老,在半夜里睡着了。她把铜锣放在鸡笼上,那时,恰巧有一只黄鼠狼跑来偷鸡,打翻了铜锣,“咣当”一声响,黄鼠狼吓跑了,可是鸡笼里的鸡也被响声吵醒了。公鸡听见响声疑是天已经亮了,就喔喔喔地啼了起来,寨上的公鸡也随着喔喔乱叫,吴勉也被这些乱叫的公鸡吵醒了。他认为已经到公鸡叫得时间,连忙喊醒大家跑上山头。他站在山头,向着京城,扯满了弓,朝金銮殿狠狠地接连射出了三箭。可是还没到鸡叫的时间,皇帝还没上朝,三支箭都射在皇帝的龙椅上,皇帝的命打脱了。吴勉刚射完三支箭,弓弦断了,他立即知道射出的箭落空了。到了上朝时间,皇帝和满朝文武见到龙椅上整整齐齐地钉着三支箭,箭头穿过椅子背面,都吓得目瞪口呆。皇帝见箭上刻上吴勉铸造的字样,查问出吴勉是替父报仇;又听得他深得当地群众拥护,非常害怕,立刻下令,派了十万大兵来捉他。

赶   山   鞭

    吴勉早有准备,派人四处打听消息,听说皇帝派来的队伍已到从江县的八洛,正往黎平推进。他为了减少弟兄们的伤亡,尽量不和官家的军队正面交锋。他自己拿着那条赶山鞭,从岩石最多的羊角崖上,把崖石像猪羊似的赶着往前跑。一路上走得很顺利,一块块岩石滚滚地由羊角崖经过佳所、永从、顿洞,来到信洞坎,要是把这些岩石感到从江县的八洛,就可以在八洛河上游筑成一道大水坝,官家的军队来时,只要把大水坝一拆,滚滚的波涛就会淹灭官家的军队。但是吴勉刚把岩石赶到信洞坎时,碰到寨上的一个姑娘,就问道:“你见我赶的猪羊走到哪里去了?”那姑娘回答说:“我没见到你有什么猪羊,见到的只是一些死石头。”姑娘的话音刚落,那些岩石都停在原地,再赶也赶不走了,吴勉气极了,伸手往那姑娘脸上一巴掌打去。可是那姑娘把头一低,吴勉的巴掌打在她的头发上,把发髻打偏在一边。从此以后侗族妇女头上的发髻,再也不能盘在头当中了,传说这就是吴勉打偏了的。由于吴勉把岩石由羊角崖赶到了信洞,所以信洞那边的岩石就多了。信洞坎变成了整整齐齐的岩石坎子。直到如今,当地侗族人民还叫它为吴勉崖。

倒   栽   树

    射箭、赶山两次计划都未成功,起义队伍只有和官家军队交锋了,一次战斗比一次激烈。吴勉曾领导起义队伍无数次地打败了皇帝派来的军队,但因敌人力量太大,众寡悬殊,吴勉不得已只得边打边退。残暴的敌人,走一村杀一村,过一寨烧一寨,还说只要交出吴勉一个就可以退兵,但是一再受到欺骗的起义人民,这次再也不肯上当了,他们提出,宁愿战到最后一个人,也不愿把吴勉交出来。

    形势越来越严重了,起义队伍被包围在黎平县南面的一个岭迁寨上。敌人包围越来越紧了,口口声声要活捉吴勉。寨上的老人们要吴勉突围出去躲在深山里避避风头。吴勉为了安慰这些好心的父老,在岭迁寨上随手拿了一根树苗倒栽在地上,说:“如果这颗倒栽的树能够活,我就不会死;如果这棵树苗栽不活,那么跑也跑不了。”;但是这棵倒栽的树活了。老人们见到倒栽的树都能够活,于是与敌人斗争的意志更加坚决了。起义队伍利用黑夜敌人疏于防守的空隙,找了个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突围出去,安全地转移到另一个寨上。一直到现在,岭迁寨上还长着一棵古老而奇怪的大树,远远望去,只见树枝树叶都是从地下长出来的,树尖都是往上翘的,而树根却好像在顶上,当地人叫它吴勉树。

杀不死的吴勉

    在一次战斗中,吴勉病在床上,被敌人捉住了。皇帝下令立即把吴勉处死,以绝后患。狠心的官家,把当地侗族百姓全集中在一个大坪子上,要大家看杀吴勉的头,以威胁和镇压侗族人民的起义。大坪子上一片哭声,许多人自动在头上扎了白布戴孝。吴勉的妈妈围着吴勉哭昏了几次。吴勉趁着人多混乱,敌人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地对母亲说:“妈妈,官家是杀不死我的,他们砍下我的头以后,只要妈妈把握得头安在我的颈子上,把我抱在怀里连喊三声“我的好儿子吴勉”,我就会活转来的。”愚蠢的官家哪能想到这一招呢?府太大人见砍下了吴勉的头,就洋洋得意地走了。吴勉的妈妈便按吴勉说的话,把儿子的头安在颈子上,刚喊了第一声“我的好儿子吴勉”,吴勉的头已紧紧地粘在颈子上,刀痕也不见了。喊了第二声,吴勉的脸色转红了。第三声刚喊出口,吴勉从地上站了起来,同好人一般无二。周围的人们马上扯下了头上的孝布,一齐欢呼起来,吴勉又活了,起义的队伍又紧紧地团结在吴勉周围,继续和官家战斗。

猪   食   盆

    皇帝听到吴勉死而复活的消息,大为惊慌,又派了大兵来捉。吴勉为了能坚持长期与官家对抗,就发动全体人民多种庄稼多养猪,吴勉还亲自用石头做了个大大的猪食盆来喂猪,侗族各个寨上都有米有肉,官家打了几年也制服不了吴勉。于是,官家想出一条毒计,派了个奸细,挑着货郎担子,混进吴勉的寨子,暗暗把毒药放在各家的猪食盆里,摘上的猪都被毒死了。由于这以外的灾害,寨上一片喧哗混乱之声,有的人还认为这是天灾,非常灰心丧气。但放进吴勉猪食盆里的毒药却没有效用,吴勉家的猪仍然活得好好的。于是,吴勉就叫寨上群众,拿他那个猪食盆里的猪食,灌进那些被毒死的猪的嘴里。吴勉猪食盆里的猪食,刚灌进死猪的嘴,这些猪又都活转来了,仍是蹦蹦跳跳的满地跑。吴勉对大家说:“猪死了不要紧,“猪食盆还在,糠满猪又来”,只要保管好了这个猪食盆,敌人放毒也不怕的,任何诡计也难不倒我们的。”寨上群众见到吴勉能把被毒死的猪救活,所以斗志更加坚强了。这个猪食盆至今还留在口团寨上,由寨上的侗族好好保存着。

信洞砍的石门关上了

    经过无数次激战,吴勉失败了,逃到山上去。传说他是去练神兵去了。

    官家的军队包围吴勉住的地方好久,都听不到吴勉的消息,就爬到信洞石坎子上去找。可是找来找去,只见一座高耸入云的大石山,连吴勉的影子也找不到,结果只得跟皇帝讲,吴勉已经死了。

    一年年地过去了,吴勉的消息还是听不到。侗族寨上的老人们每年都要派人去信洞砍探听吴勉的消息,但每个去过信洞砍的回来的人都讲,到了信洞砍岩石上,只见一个洞,洞口只能容一个人侧着身子进去。洞里有金子做的酒杯,银子作的碟子,宝石作的盆,金银宝贝遍地放光。但是,这些东西都不能拿出来,谁要拿了洞里的一件东西,洞门就小了,人就走不出来;要是丢下东西,洞门又稍大一点,侧着身子可以出来。

    这个消息被贪心的府台老爷知道了,他亲自带了一批差役来到信洞砍,爬到山上,找到岩洞,一个个侧着身子进了岩洞,把洞里金银宝贝装了几十口袋。但是洞门太小了,没有一个人出得来。府台老爷在洞里急得直跳,连忙派人去找石匠用凿子把门凿大一些。但是石匠用凿子一凿,轰隆一声响,洞门完全关起来。贪心的府台老爷和那些奴才,便永远关在洞里出不来了。现在到了信洞砍,还可以看见像一扇大门似的岩石,堵在山门口。

讲    述:杨明桃   李如壁  陈士贵等(侗族)

 

搜集整理:杨国仁

注:

①行歌坐月――侗族青年男女,晚上在一起作伴唱歌,谈情说爱,就叫“行歌坐月”。

② 罗汉――侗族对未婚青年男子的称呼。

③ 讨限期――约日子。

④ 抢雨伞――侗族青年男女在约了相见的日子以后,一般地总是男子向姑娘讨个手镯作为凭证,如果姑娘几次失信,那么男子就可以不退还她的手镯,以示惩罚;这里是姑娘主动向男子约了日子以后,怕男子失信,故抢走男子的雨伞作凭证。

⑤ 黎平府――黎平现在是个县,在贵州省东南部;从明代起,黎平是个府,管辖有从江、永从等县。

⑥ 格老――侗族对寨上有威信的老年人的尊称。

⑦铁黎平――传说那次农民运动力量很大,包围了黎平城周围一带,但后来未攻进城去,当时城内的统治者,便吹嘘黎平比铁还硬,叫做铁黎平


相关评论

华夏吴氏网QQ交流群:85987924   站长QQ:116539779   吴氏网公众号:cwu2015     世界吴氏公众号:worldwucom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