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地区

海南吴氏吴贤秀支系

时间:2020-01-26 21:06:05   作者:gohwu   来源:   阅读:11381   评论:0
内容摘要:  迁琼始祖――吴贤秀  吴贤秀,字敬之,号壶邱,原籍福建莆田县孝义保人,生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登进士第,年仅18岁 少年得志。吴贤秀中进士后,先后历任衡州卒,建宁县令,侍御史,司农卿,大理寺卿,户部尚书等职。是唐玄宗、肃宗、代宗、顺宗四......
  迁琼始祖――吴贤秀

  吴贤秀,字敬之,号壶邱,原籍福建莆田县孝义保人,生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登进士第,年仅18岁 少年得志。吴贤秀中进士后,先后历任衡州卒,建宁县令,侍御史,司农卿,大理寺卿,户部尚书等职。是唐玄宗、肃宗、代宗、顺宗四朝之元老,为官47年之久。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流放崖州(今三亚市)。次年携夫人王氏及三个儿子和家人从崖州迁往张吴图都化村(今海口市灵山镇大林村)。唐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卒于大林村,享年66岁,葬于今演丰镇龙窝坡。其墓碑刻“唐进士户部尚书来琼始祖吴贤秀公墓”。

  吴贤秀长子吴理,进士及第,官至工部郎中,后移居雷州半岛海康县。次子吴玟,进士及第,官至户部郎中,定居崖州。三子吴现,赐进士,任翰林编撰,后举家迁广东高州府,再迁福建莆田老家。次子吴玟为迁琼二世祖。迁往大陆的吴理和吴现,其后代有一部分在南宋后期又相继回迁海南。如今,吴氏子孙已遍布海南各市县,另外相当一部分人已迁往海外,足迹已遍布东南亚诸国和欧美,出类拔萃者众多。

  海南吴氏最早卜居地为灵山镇的大林村,也称林市,现在村中有林、吴、许、张、陈等多种姓氏,吴姓在村中已不是人口大姓。而在离大林村仅一公里的道群村,却是全村都姓吴,宗祠所供奉的正是迁琼始祖吴贤秀。村中老人告诉笔者,据他们先辈老人讲,在唐末宋初,吴氏族人大多聚居在琼北,到了宋末明初,人口繁衍加快,吴氏族人纷纷外迁,不少地方终成望族。也是从那时开始,吴氏子孙逐渐遍布全岛。1980年全岛吴氏全族修篡的《三在堂》族谱所记,全岛整个村庄都姓吴的不下十几个之多。

  一个有趣的现象,海口长流地区吴氏族人都是迁琼始祖吴贤秀的后代,但他们说的方言却与岛内其它吴氏后裔们不同,灵山大林、道群、十字路等吴姓族人所说的都是海南话,而长流西秀一带吴姓族人所讲的方言都是长流话――即临高语系(古骆越语)。在像传桂、康安、棠甘等吴姓人集中的村落,村民除了所说的长流话外,大多数还能说广东话(粤语),而在其它市县的吴姓人却很少有人会讲粤语。

  传桂村82岁吴国裕和62岁吴仁儒介绍说,他们的确是迁琼始祖吴贤秀的子孙,是四百年前,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迁徙过来的,至于他们所说的语言为什么和其它的吴氏子孙不同,他们也弄不明白,可能和古代居住地有关,因为在长流西秀一带49个自然村中大家说的都是长流话。

  《传桂村志》(2002年编撰,笔者注)说,长流地区吴姓先祖是吴贤秀第25世孙吴汝恭,汝恭生孔亮,孔亮生吴长和吴发祥两兄弟。吴发祥是康安村的先祖,吴长是传桂村的先祖。目前整个长流西秀有五个村有吴姓。康安、传桂、棠甘等村绝大多数都姓吴。据《吴氏族谱》记载,长流一带吴氏子孙都是吴贤秀次子吴玟的后裔。

  史料载:长流地区吴氏一支,是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由吴贤秀第25世孙吴汝恭从灵山大林迁居今长流博养西边沙滩的吴仙村,因公元1605年7月13日夜,琼北发生大地震,整个村庄被毁,吴氏族人陆续迁徙他乡,后逐渐形成了康安村(明代叫谭安村)、传桂村为中心的吴氏族人聚居地。

    吴贤秀辈序:吴贤秀(泰伯68世)为第一世。

    从40世起:乾坤多清淑、钟毓挺英奇、崇仁敦善本、秉义启宏基、荣先绵厚泽、济世应昌期、传之亿万载、统绪昭创垂。


相关评论

华夏吴氏网QQ交流群:85987924   站长QQ:116539779   吴氏网公众号:cwu2015     世界吴氏公众号:worldwucom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