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廣東省雷州市吴氏 文化

时间:2020-01-14 15:38:58   作者:雷州吴氏   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638   评论:0
内容摘要: 廣東省雷州市吴氏 五、雷州市吴氏文化 雷州市吴氏文化是个多元一体的,由中原文化的亚文化莆田文化为主体,又加融合于当地土著的南越、俚寮文化,从而形成了具有一种既古老又格外独特的地方文化传统,成为一种地域文化,又是一种方言群体文化。 雷州自汉元鼎六年设置合浦郡至民国二废......

廣東省雷州市吴氏

五、雷州市吴氏文化

雷州市吴氏文化是个多元一体的,由中原文化的亚文化莆田文化为主体,又加融合于当地土著的南越、俚寮文化,从而形成了具有一种既古老又格外独特的地方文化传统,成为一种地域文化,又是一种方言群体文化。

雷州自汉元鼎六年设置合浦郡至民国二废除雷州府的2024年里,先后使用了合浦、珠官、珠崖、齐康、合州、南合州、禄州、东合州、雷州、古合州,海康等十一个名字,但不管名字怎么变更,她始终是郡、县、州、道、路、军、府的治所,是雷州半岛的古都,是雷州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有众多的达官名贤、又是古代名贤迁滴之乡。志书云雷州地极日南,即《尚书》所云: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是也。罪人安置之乡,即名贤至止之地”“雷地僻于海,俗尚朴野。宋时为名贤迁滴之乡,声名文物多所濡染。同时,从隋末唐初开始,大量移民从福建莆田入雷,便带来了中原文化的亚文化——莆田文化。当时这种先进文化融合了当地土著的南越,俚寮文化,便形成了今雷州吴氏这种既古老又格外独特的地方文化传统。

语言文化

雷州吴氏如今所讲的语言为雷州话方言。雷州人的祖先,大多数是在唐、宋、元、明、清之时来自福建莆田等地。初时,是讲莆田话方言,但与当地土著南越,俚寮方言结合,宋时蒙冤流放雷州的寇准,住在雷州西馆,办书院,传播中原文化,教授中州官话,使雷州话方言,既含有莆田话方言,当地土著南越,俚寮话方言,又有中州官话的三种成份,而形成今雷州话方言。“雷话”与闽南、潮汕话、海南话绝大多数能相互交流,但与闽南话、潮汕话和海南话又有区别,广东湛江、茂名等地讲“雷话”的约有三百万多人。

雷歌文化

雷州歌,简称雷歌,是雷州半岛的民歌,流传广泛,家喻户晓,人人会唱,人人爱唱。

雷歌的产生和演变经过“谚”、个阶段。雷州吴氏在生产和生活中,把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总结而成的谚语、民谣,便成为雷州歌谣的基础,这些谚语、民谣有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及七字句。而六字句和七字句已基本按近古体雷歌和今体雷歌的句式。如从农业生产中总结出来的《立秋谣》六月秋,慢慢游七月秋,犁耙赶快收! 又如《认同年》歌谣月光光,月圆圆,娘子织布在庭边。脚踩弦机响轧轧,手合槟榔认同年。这些接近歌谣的雷州歌,群众叫它古体雷歌。

今体雷州歌讲韵律平仄、讲押韵。雷歌体裁多种多样,有即兴作,或叙事,或抒情,或情景交融,喜怒哀乐,任自由发挥,有口头歌,也有对唱歌。例如山里鸟仔叫呼呼,叫兄起床去读书,叫嫜起来除豆草,叫嫂起床蹲灶厨。

如对唱歌:男:见嫜担水井头边,嫜是反情不肯认:手上金镯乜人打?耳上吊坠乜人银?

女:我嫜担水在井边,姐妹多人不敢认,疼妃在心惜在肚,目汁流来衫袖盛。

如谚语寒露风,霜降雨,演变为雷歌:

寒露做风死得过,恰恰撞逢稻扬花,一石谷风九斗冇,啜 无还讲饭。

雷州吴氏姑娘歌更是精彩,姑娘歌即是以对唱雷歌为形式的男女斗歌。雷州人爱姑娘歌,更爱听姑娘歌的斗歌,斗歌,有艺人之间的斗也有艺人与群众歌手之间的斗。斗歌一般有歌姑姑和歌童。其道具简单,只有折扇和红手巾。歌童手拿一把折扇,而歌姑娘右手拿折扇,左手拿红手巾。斗歌时,即开扇又舞巾,生龙活虎,情趣央然。如清光绪年间,歌童老章与歌姑娘月凤从对唱而进入斗歌,老章戏谑月凤道听闻凤鸟北山叫,不跟幼群追老踪。人讲歧山出鸣凤,鸣凤为何不朝阳?

老章以凤鸣歧山和双凤朝阳之意作歌,以射月凤,而以老踪谐声老章,语涉双关,占尽便宜。但月凤也不甘示弱地反击道正是凤鸟北山叫,寻无幼群追老踪,即管歧山出鸣凤,单凤不能朝得阳。月凤以端庄之词回敬老章轻佻之语,使老章不计可施。

雷戏文化

雷戏是广东省的一个地方剧种,是用雷州话方言演唱,流行于雷州半岛,具有浓郁而鲜明的地方特色的剧种,雷戏是从姑娘歌班发展起来的,早在清代乾隆年间今雷州市北和圩就有高天乐雷州歌班出现。乾隆嘉庆年间翰林院进士雷州人、著名学者陈昌齐编写的《断机教子》雷歌剧本,传之于世,长演不衰。此时,东南旅店老板吴用之为班主,吴乃爱为主要角色的雷歌剧团,也闻名于雷州半岛。雷剧的整个表演形式是由身段功、毯子功、把子功、水袖功、须功、中功、扇功、翅功、翎子功九方面组成。表演上分做功排场”“筋斗四大类。近年来,先后多次晋京演出,并获得国家五一工程奖。

雷州音乐

雷州吴氏文化反映是多方面的,其雷州音乐在雷州半岛也是小有名气的。雷州音乐演奏使用的主要有管乐、弦乐、锣、鼓、钹等乐器。演奏的乐曲分为将军令、小牌、望门楼、戏套等,具有节奏鲜明、旋律朴素、间音突出等艺术特点。

诗歌、楹联

雷州吴氏的诗歌包括雷歌、楹联等文学作品的创作十分活跃,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例如东坡支派从宋朝绍兴年间始祖吴开基至第十世起就向外播迁,他们便以诗歌形式记录下这一史实仁房居住在东坡,义择山美第一歌,礼信迁居台琼地,智分两地熏风和。从廿九世起他们又用诗歌来表述世派,其诗曰:

正东耀日上扶桑,

普照群英发其长。

梓里三多欣庆茂,

声名万久喜传扬。

老县长、诗人吴志强诗:

“海角春雷”序诗

地霸横行笑,工农没草蒿。

春雷惊海角,日夜练枪刀。

一意除魔鬼,并肩改旧朝。

英雄挥碧血,古合显妖娆。

《吴氏通书修编

各位老宗亲,献韬史无前。

通史修编建,身先土卒编。

开来和继往,启后又承先。

为和亲睦族,又团结栽贤。

至德精神树,恒心创福天。

绣宏图灿烂,代代永留传。

祖国似春天

户户赏花香,家家乐满堂。

人人红满面,个个富安康。

岭岭生金果,山山绿海洋。

雷雷鸣雨下,物物换新装。

济困扶危钦妈祖,

安居乐业溯湄洲。

港民饮水思源意,

功德巍巍重百秋。

洋田夏耕夜

皓月当空照,

平畴吼铁牛。

声隆同海啸,

光泻似霜流。

风暖泥香运,

田肥稻包优。

夏耕如火急,

丰稔寄金秋。

吴保盛宗亲是雷州一代歌王,曾多次获得雷州半岛雷歌作品创作大赛奖,是闻名雷州的雷歌状元”。

心中有鬼

心中有鬼常祭鬼,

只怕鬼来打门开。

因他常做亏心事,

夜惧鬼缠日惊雷。

太阳是父月是母,

普照光明暖万家,

父母恩深深似海,

党恩更高同天平。

五岳挺胸起作证,

历史长河语真心。

中国没有共产党,

漫漫黑夜天不明。

 

清乾隆年间族贤吴广誉撰写的楹联

东坡村大门口对联:

东有林西见田东林西田来拥护

南向山北沉海南山北海永朝中

东坡村吴氏宗祠正厅楹联:

至德渊深芳百代

斯文家世发千秋

祠堂内侧楹联:

缅采药余宗伯仲偕行可惜传家唯有让

该题泉数语夷齐比藻要知述子莫余靖

清乾隆军门,吴广誉随进土陈宾赴四川巡考途中,四川才子看不起广东人,故出上联刁难,好让其出丑。

四川才子上联

东乌西飞满地凤凰难住足

吴广誉在马背上随口对回下联

南龙北舞一塘龟鳖尽低头

天后官门联:(放春宫

放海波清千年顺度,春郊风暖万物滋生

许产村祠联:

吴本姬周文武封疆传作氏,

宗源泰伯子孙振业继修祠。

吴氏渤海郡祠联:

吴山矗立,林茂峰高栖彩凤,

渤海澄清,波平水碧起文龙。

《哭陈瑸公》祭文

清乾隆进土、台湾知县,后任福建巡抚,陈瑸是吴广誉的恩师,陈瑸死后康熙皇帝追封他为礼部尚书,从一品,并赐清端。吴广誉为纪念恩师作如下祭文摘自《雷州志》

鸣呼吾师,笃志为学。鸣呼吾师,砺砺节行。吾师进学。濂洛关闽。吾师文章,韩柳欧苏。处也有守,辛野渭水。出也有为,阿衡尚文,水储冰洁,海中介其人,节约不谋温饱,知非素老,守士心得。桃柳尽在公门,守弟广东第一好人。实乃天下无双善士。鸣呼,吾师逝,吾师而逝,国家                      亡,吾师而逝,后学山堕,宣夫宜妇,且为                      亡。清业清益,竭胜凄沧。

雷州吴氏民俗文化

建房子

本族人建房,喜座北朝南,背靠山,前有塘左右地势略高,意取后土硬,有靠山,左右手强,风水好。

择日,本族人建房必看日子,择黄道吉日,在房基地四角分别贴上四个煞头以驱煞邪鬼。文曰:东鲁孔子,西岐周文王,南阳诸葛亮,北海姜子牙同时在柱基底放青树叶以避邪镇鬼。

进宅时,择吉辰排香案摆好列祖列宗的牌位,将米谷担其一边是米,一边是谷,上面放上封包放好,由先生或长老朗声打四句曰:吉日进华堂,子孙有千万,财源多广进,福禄寿无疆。贺语毕,则子孙携手进入内堂席地面拜,然后鸣炮,饮进宅酒祝贺。

主要节日民俗:

春节:

1、大清洁。节前家家户户行动,人人动手大搞清洁卫生,屋内外大扫除,所有家什都清洗干净。

2、备年货。一是买糖、糯米、花生、芝麻、椰丝以及海鲜等饼馅料,家家户户制作年糕。二是买鞭炮、香、宝及其他供品,以备春节大搞敬神之用。

3、大人小孩都买新衣服、鞋、袜等,以备节日穿。

4、修补房屋或刷新墙壁,象征新年新面貌、新气象、新兆头。

上述四件事,是雷州吴氏宗亲于春节前必办的大事。

除夕,家贴门对联、门神公,设酒肴祀香火神及祖先,曰“围炉”。烧爆竹。至夕,设瓜果盘供于堂阁,曰:“排年”。房屋各点灯,以“守岁”。

年初一,自子时始,各家即起,放鞭炮、设清席以祀祖先及香火神,曰“供岁饭”。吃过团年饭后,定出家门,“出拜所亲,闾里相贺”,说恭贺恭禧话,禁止说不吉利的话,处处充满节日的气氛。

清明:

雷州吴氏有崇宗敬祖的传统,十分重视清明节,远客他乡的,也在清明节前回归故里,拜扫祖公婆墓或联宗祭祖,纪念祖先。

冬节:

是日,凡家各祀祖先,或合房族祭于祠堂。生了男子的,要到祠堂里系入灯上族谱。

雷州吴氏各村几乎都有大小两庙,大庙绝大多数是天后宫”(妈祖),也有的是白马华光"雷首等庙,小庙土地庙。雷州吴氏宗亲敬奉妈祖尤其普遍。杨家镇井尾坡附近有十多条村,几乎村村都天后宫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二日是妈祖的忌日,是日前三天,这里人人吃斋三天,这天开斋后,村村都到井尾坡游神。解放后,游神这一习俗打罢了,但吃斋,聚众到井尾坡赶集,仍坚持至今。这日,方圆100内,都有人到这里摆木,竹器农具等,赶集的人达六、七万之众,使这里形成了很有特色的一年一度集圩。《南方日报》、《广东电视台》都作过报道。

派系字辈:

雷州吴氏宗亲各支派均派系字辈十分明显,一个字辈代表一世,由同族统一起字辈,并在上族谱时固定下来。如南兴镇东坡村,从始祖开基公至今,已繁衍三十二世,就分仁、义、礼、智、信五大派系,分别居在东坡、山美、南芬、田东等村。每派又分有字辈,每个字辈代表一世。如该村从二十九世至三十二世,字辈为:“正、东、耀、日”。为便于记忆,还起了派字诗:正东耀日上扶桑,普照群英发其长,梓里三多欣庆茂,声名万久喜传扬。

文物古迹

青桐吴氏祠堂始建于清同治辛未十年公元1868,距今已有134年。该祠规模大,占地面积约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600平方米,现为雷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祠平面组合灵活,其主要建筑及附属部分,都采用严格的对称手法,有主次的整体。大厅前的拜亭,是典型的大梁柱结构。梁、枋、檩、椽头都分别刻有优美的图案花纹,内容多为山水与花鸟虫鱼,线条细腻流畅,形态逼真。前厅外廊石柱高5,与地基柱座相接,精工细作,衔接自然。有诗曰:上中下厅有三层,祭祀全竖在中间,昭穆四室比广阔,四围而绕于栏杆。前面两傍种花草,广场阴带于其间,豪杰不断而兴起,花香芝兰震四方。” 大门有楹联“晶莹炯灼,万泰骈臻”。室内墙壁上绘制有大量壁画,如历史人物。或神话故事,有花鸟山水,或牛马羊群,栩栩如生,有诗曰玲珑剜刻叙不完,雕龙镂凤更团奕,浮现沾涂金满阁,殊奇美妙令人观。”

祠内还有不少的优美诗词

壁板诗

大开大门具一堂,绿竹青山兽舞忙。

草本奇花松茂茂,百鹤百姿势异同。

拜亭诗

祭祀亭兮顶两傍,扮演布摆彩金光。

四柱为基固耸立,而有王狮卧两廊。

半月楼诗

登上半月楼,玩月乐消愁。

秋消云飞散,明月落山头。

 

阁中宅背有蛟龙,瓦片镫成立奇功。

胡弦琴瑟笙筲鼓,雄鹰麒麟钩鱼翁。

在落后的乡村里,早在134年前就建有这么辉煌的吴氏宗祠,其规模和建筑工艺,仅次于广州陈家祠,这就可见当年雷州吴氏的辉煌了。

长发公古墓

吴长发系泰伯88代,吴祭27代孙,排行第二,又称吴二公,月堂兄弟行第十六,又称吴十六公。约元大穗年间生于福建兴化府莆田县咸头里村,元至正年间出住雷州府巡检司,去官后卜居海邑赖吴村今广东雷州市来吴村,为来吴村始祖。长发公墓位于来吴村南北两村中间山岗上。墓为石墓,墓顶盖石为弧形。墓后有乾隆辛已年1761重修的墓碑,正文曰始祖雷州巡检吴十六公佳城。第二次重修于1995年开始至199610月竣工。重修后墓宽约80,长约100,从墓前至墓后,有三层共30多级台阶,于墓后建长发亭。亭两侧建有石砌挡土墙,土墙终端各有一个纪念碑,一重修长发公墓记,一为修墓乐捐芳名碑1992年原海康县今雷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撰稿人:吴茂义、吴伯伦、吴俊斌、吴美才、吴骈、吴能智、吴同书、吴新华、吴拨群)


相关评论

华夏吴氏网QQ交流群:85987924   站长QQ:116539779   吴氏网公众号:cwu2015     世界吴氏公众号:worldwucom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