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地区

廣東省雷州市吴氏 各支派播迁情况

时间:2020-01-14 15:32:47   作者:雷州吴氏   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1220   评论:2
内容摘要: 廣東省雷州市吴氏 三、雷州市吴氏各支派的始祖播迁情况 雷州市吴氏源在梅里,根系福建,据调查和有关史料记载,从唐代至清代,雷州吴氏约有20个公世系,为其始祖。 第一、处井村吴安保支派。早在唐代元和年(公元712)便从福建省建安府迁来卜居,是最早入雷州的一支。现播......

廣東省雷州市吴氏

三、雷州市吴氏各支派的始祖播迁情况

雷州市吴氏源在梅里,根系福建,据调查和有关史料记载,从唐代至清代,雷州吴氏约有20个公世系,为其始祖。

第一、处井村吴安保支派。早在唐代元和年公元712便从福建省建安府迁来卜居,是最早入雷州的一支。现播迁本市的有附城镇下岚、仙妙、南山、韶山等村,雷城镇灵山村,白沙镇邦塘村,湛江市麻章区通明、店坡、造甲等村,徐闻县柳层村等,以及广西合浦等地,其始祖因旧谱失传,先祖名字、出生年月日无文字可考,前史中断达600年左右,后传到明朝洪武年1268年)以安保公为一世开基始祖,现繁衍30世,共4000多人。

第二、东坡村吴开基支派。于宋朝绍兴年公元1130年)从福建省福州府长乐县吴店村迁来卜居今雷州市南兴镇东坡村,其始祖为开基真实名字有待核实 ,后播迁到南芬、山美、田东、桥头測、后厂、洋山墩、南兴圩、雷城、六角、六高、边岭、北插、火矩农场、海南以及台湾等地。仅在本市繁衍有5800人左右。

第三、雷城东门大群吴竑支派。其始祖为吴竑南宋淳熙七年(公1180年),任雷州府通判,任满去官后,便选择雷城东门定居,现播迁本市大群、草市,雷城,后营、南坪,卜坑、土角、土头以及香港等地。

第四、平步村吴希颜支派。始祖希颜南宋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入雷州,出五男分五房。去官后卜居今雷州市乌石镇平步村、后播迁到本市那平、丁满、东家外内村、梅田、覃葛、那尾、昌金、平兰、那宛、北和圩、东边塘,下寮仔、大古、平土、田墩。高华、下路、墨金、石兰、荇州、田寮、刺山、覃垅子、陈春、三圣坡、排寮、腾家、扶康、后埚、后书房、上岭子、郑家、泉水、后丰、官田、后坑子、排桥、东市寮、东边塘、卜月、书卷、头孔子、西挖、覃延、覃朗,向党、下郁、新沟、那东、乌石港、南兴市、纪家圩、龙门、英利圩、干湖子、茂黎、迈胜、大安等村,还播迁湛江、广州、海南等省、市或移居香港等。

第五、杜陵来吴吴长发支派。始祖为泰伯88世、吴祭27世孙长发,原系福建省兴化府咸头里人。于元朝至正年(公元13411368任雷州路巡检司,生三男振京、振源、振复。吴长发去官后,带家小卜居雷州市赖吴(来吴)村,除振复迁回福建省咸头里外,振京、振源裔居来吴、杜陵等村,后播迁到本市墨坑、覃家、那黄、粟家、洪客、深坛、草郎家,乌树、班鸠坡、榄桑、北和、标角、南坡、迈港、曲溪、尤史、张家、田头、坡子、含头、覃葛中村、武曲、新宅、下塘、禄梅、吴宅。六洲子、恬神子、岭后、唐家圩。客路圩、东山、迈岛、金胜、赵宅、审家、堂早、时享、草地、合罗、企水港、乌石港。芸地、土重、银坡、钟家、北坡、岑家、南兴圩、龙门圩、后坑、铁炉、后湾、定村子、下坡等村,播迁外地有广西北县小江镇、福旺镇及海南等,还有的侨居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

第六、文章吴遂志支派。太始吴允孚公于宋朝元年间,从福建省莆田县迁来广东省雷州府遂溪县调丰村创业,至今已有800余年了。到第七世吴正卿公生四子长遂志、次遂意、三遂诚、四遂性,均从遂溪县调丰村迁至雷州府文章村卜居的创业又从文章村分居部分到本市新地、南亩、卜格、石板、后山、吴家仔、罗家村和雷城等地,后又从南亩村分居部分到海康港、北泮洋、雷城北门、东门、乌石以及徐闻和海南等地。北格村分居部分到田头、边畔村,以及广东省高州等地。罗家村部份分居广西钦州,有的还侨居泰国、新加坡等国家。

第七、许产村吴荣支派。始祖荣公进士学位)于明朝万历十ー年从福建省莆田县契咸多迁来卜居广东省雷州府许产村,现已繁衍了二十五世,总人口约达3800多人,村中建有大祠堂和分居祠六座。大祠堂楹联:吴本姬周文武封疆传作氏,宗源泰伯子孙振业继修祠。自始祖吴祖荣公传至五世分为七支:一吴锐公移居广州市二支吴茂公、仕英移雷州府处井村,与原住的吴氏宗亲合居三支吴公移居海南,其生世不祥(特意);二十世克琏公、忠忠公移居雷州市乌石港。四支:吴爵公移居湛江市郊区店坡、造甲等村,以及本市附城镇下岚村,二十世克俭公移居海南省昌化县西边村;五支:吴素公、重公移居本市客路镇坡田村;六支:天朴公移居青海省(待查);七支:吴祯公子孙成湛公移居廉江横山镇山美村。

第八、塘边村吴侬愈支派。因族谱失传,卜居年月难于记实,只知道至今已繁衍了二十六代,始祖侬愈公,字七十七公,配邓氏孺人生有三男,长如重、次如顺、三如三。从福建省莆田县迁来卜居于此。播迁:本镇溪头村、茂良村,附城镇芳茶村、北家村、南田、上塘等村、雷州市英利镇马特园村,以及海南等地,总人口约15000人。

第九、英灵村吴云凌支派。始祖云凌公,于明朝中期公元1368年,从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迁居于广东省雷州府葵树湾开基,后可易名为故村岭,再易为温灵村,最后定名为英灵村。村中建有天后宫,安座林默娘神像,天后楹联:闽海恩波流粤土、英灵德泽接莆田,村中吴氏宗祠,分为两进四周回廓,七级台阶而登,大门楹联:支衍延陵伫看陵山起凤,派分渤海纷瞻海水腾蛟,说明村中父老念乡不忘自己祖先,闽海与粤土相连,英灵的德泽在福建莆田。

第十仙居村吴建支派。始祖建公,于明朝中叶,约公元1342年,自福建省莆田县迁来仙居村卜居当时五里之内没有村落,因改名山居村。后来发现村东南角处石块上有仙人脚印,便易名为仙居村。自始祖到五世祖,先有温赐闵三公,分长、次、三,三房。繁衍六至十一世各公只有一子继承,从十二世起景开、景仕、景朝三公居,次房景位迁今客路镇乐尾村定居。三房闵公十六世绍,公迁流沙港(谱乌石港)定居。自始祖至今有二十四世子孙,现村里建有祠堂学校、交通方便、人才辈出、生活美满、族亲文兴。

第十一、和奠村吴马扶支派。始祖马扶公于明朝洪武年间,自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迁来广东省雷州府莽山村即今和奠村,六世壮公迁今雷州市雷高村卜居,銮公迁今客路镇黎家尾村卜居,十世和奠三房一支迁今雷州市附城镇大埔村,十六世迁今雷州市客路镇土塞圹村定居。自始祖至今已紧繁衍二十二世,马扶公次子鼎公迁居何地因失传其况至今不祥。

第十二、那尾村吴四支派。始祖吴四公,于宋朝咸淳年初约公元1468年,从福建省古田县迁来今广东省雷州市北和镇那尾村卜居。为开基始祖。自吴四公至今裔孙繁衍二十七世,至十九世祖书田公移居今雷州市乌石镇下郁村,二十一世芝林公移居今雷州市乌石镇新沟村,二十三世国品公移居今雷州市乌石镇覃延村。

第十三、山前村吴文盘、吴扬支派。其始祖文盘、吴扬于大明朝初期分别从海南、湛江东海龙腾村迁来卜居,第一世祖文盘公,祖籍为福建省莆田县人也,于大明朝初,以官迁海南文昌县,年老解甲归田,因原藉田园稀少,自觉没有用武之处,于是伴二子,即我首、我勤从家住莆田县甲质迁来粤雷海邑的今雷州市雷高镇山前村定居。迄今已繁衍十四世。吴扬公于清初(具体年间失传)率男儿六人由东海龙腾村迁来雷州府,卜居今山前村(据查,此公为吴长发公后裔,是处智父子迁往东海龙腾村),吴扬公的三男可法、有志、可嘉三公又复归今湛江市东海岛东简镇龙腾下村,长可能公和四男有德公奉父亲扬公之命仍居山前村。

第十四、北谭村吴懋支派,始姐懋公,原籍福建古田县,于唐朝戊戌科进士,授任海南文昌知县,告老返乡、择居雷郡东北二十余里的今雷州市沈塘镇北谭村定居。经过三十余世的繁衍,现已播迁本市平余、石板、茂良、桥头等村、以及广东省遂溪县北谭等村,徐闻县龙埚村、湛江市东海岛卸头村等,约有二万余名子孙。

第十五、吴蓬村吴可交支派:始祖可交公(任南阳县正堂),于明朝末年从福建省莆田县迁入斯地为开基始祖,迄今十四世,繁衍总人口出为2900人。始祖初期,雷州匪乱,族派一支流散本市英利镇田头村,一支流散本市沈塘镇塘边村,其余在始地吴蓬、昌文、沙土等村定居。康熙廿年才得平静。三世贤老将至公首事,族父老兄弟合力,遂建筑雷庙宇,安座神像。庙楹联:郡安渤海照慈德,境胜雷阳赞美功。并定每年正月廿八日为宝诞设坛祀奉。

第十六、龙屋村吴凌云支派始祖凌云公南阳县正堂),于清初从福建省莆田县迁斯为开基始祖,迄今繁衍十四世、人口约500人。始建初期,因雷地匪乱族派一支流散东坡,一支流散昌文定居。康熙廿年,为怀念祖德,三世贤老忠阶公为首事,族人同心协力,筑天后宫,安座神像,并定每年323日为宝诞,庙大门楹联:郡安渤海昭慈德,境胜雷阳赞美功。同时,修纂族谱,建造报本等(祠堂),内设文武阁,大门楹联父本六经宗孔孟,武超三国邈孙曹渤派流源宗祖德,海邦毓秀贻孙谋,按当地民俗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及冬至全村均备办茶果恭奉。

第十七、青桐、钟家等村吴绍禀支派:今雷州市杨家镇钟家村吴氏始祖侬秘系广东省吴川市上郭村吴奋志之子公中试后,任雷州府教渝,至仕卜居都郡西三十里的谷禄堤村为始祖村,自明朝嘉靖元年移居钟家村至今,历时四百余年,繁衍十六世,一千余人。今雷州市英利镇青桐村吴氏世根系吴川市上郭村。明朝天启年间,吴承恩公从吴川上郭村迁往雷州府北坡村居住,清康熙十年,吴承恩世孙吴绍禀公从北坡村迁来青桐村居住。青桐村吴氏历代经济富有,人丁兴旺,人才辈出,文化发达。

第十八、调风镇沙土园、赤古井、东边塘等村吴可公支派均源在福建省莆田县,根系吴川上郭村。据明朝万历年十一月吴耀公十五世商孙世章、世钟、世魁、世盈公重修吴氏家谱序考证。吴耀公,字日明,隋未唐初文学士,授翰林室教郎,任广东省高州府道,配陈、李氏。李氏生四男,长宝泰、次宝盛,三宝通、四宝美。今原籍福建省莆田县,至仕偕陈、李两安人及子卜居广东省吴川县上郭村传世。裔孙一支移居雷州市沟渑村,后又一支从沟渑村移居那顺村。于清顺治初年,那顺村吴可公又移居古井村开基第一世始祖。吴可公配陈氏生三男:长春魁,次文成,三攀圣。二世攀圣公移居那顺村,四世上达公移居沙土园村,五世英烈公移居东边塘村。吴可公后裔繁衍三十一世,现仅有750人左右。

第十九、英山村吴始芝支派:英山村吴氏,于明末清初,系广东省雷州府遂溪县第五区镇洋乡乌仓山村又名乌卯山村),后改英山村至今。英山村吴氏始祖为湛江市南柳村始祖居儒文三房长子始芝公,从南柳村迁来雷州府城北门外五里坡灵颜居住,后因附近的特侣塘各村庄相互械斗,子孙因避其难,纷纷外迁。长房尚达公迁来榜山村、乌仑山又名乌卯山村),即今英山村居住,而尚达公次子明佐公移居海南琼州府城内静南街住。尚礼公迁卜扎村西边庄岭头村居住,元俊公于清嘉庆年间又迁去今雷州市附城镇河北村居住。但二世祖尚敏公、八世祖进瑶公、九世祖光远公、光先公、光兴公、光尧公等人的去向至今仍不明。

第二十、山美巷头村吴致渊支派始祖吴致渊公是福建莆田人,自明朝永乐甲申年,任雷州府学正堂,其弟吴致纯,庚寅科拨贡,第二世吴惟精,景秦丙午科举人,致纯与惟精公丁亥年,同进黉宫。惟精乃连科及第。第三世吴仁伟,因遭遇干戈扰乱,雷州水陆不通,不能返乡。乙末年间,致纯、惟精公卜寻雷州地南城居住粤稽正统丙辰年,因岁凶荒,又移居海邑山美村,有的乔迁仁里城市,有的出游外国,有的移居南兴港西村,第十一世敏学公,于戊午年移居西边塘,后河西村。

第二十一、待于寻根吴氏支派:雷城支派,只知道始祖为吴辉绪,从茂名上村迁北林再迁雷城,其具体时间及繁衍世系均无史料。另外,西挖坑、大温、河尾、北界洋、黎郭,西塘、田头园、田头、调山、谭月挖子,东坡北、井子、渡子头、客路吴西村、坑尾、升港、逻调、龙斗、下寮、讨四、下海、海尾、三吉、土围头,西厅、那卜,吴坑子、王宅子,吴家园、上岭子、那南、新林、日涛蓬等三十多条村庄的吴氏,因族谱家谱失传,无资料可查,其始祖及播迁情况故无法可考。


(撰稿人:吴茂义、吴伯伦、吴俊斌、吴美才、吴骈、吴能智、吴同书、吴新华、吴拨群)



相关评论

华夏吴氏网QQ交流群:85987924   站长QQ:116539779   吴氏网公众号:cwu2015     世界吴氏公众号:worldwucom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