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四川永兴吴氏在宋明理学中的贡献

时间:2019-12-06 15:51:57   作者:吴开佺   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378   评论:0
内容摘要:四川永兴吴氏在宋明理学中的贡献四川省吴氏宗亲总会 吴开佺宋明理学是受到了佛教和道教影响而建立的“道学”,是宋明时期主流的哲学形态。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系呈现出来。程朱理学以朱熹集大成,陆王心学以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逐渐成为理学的主流。在这期间,元代的吴澄和吴海为宋明理学做出贡...

四川永兴吴氏在宋明理学中的贡献

四川省吴氏宗亲总会 吴开佺

 

宋明理学是受到了佛教和道教影响而建立的“道学”,是宋明时期主流的哲学形态。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系呈现出来。程朱理学以朱熹集大成,陆王心学以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逐渐成为理学的主流。

在这期间,元代的吴澄和吴海为宋明理学做出贡献的代表之一。吴澄与许衡齐名,并称“北许南吴”,以其毕生精力为元朝儒学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吴海是元代著名的理学家。除此之外,在程朱理学发展过程中湖北永兴吴氏有两名重要人物:吴必大(tài,“太”少一点避宋太祖讳,生卒1146年-1197年)和吴伯通。

吴必大是程朱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五十三个弟子之一,是朱熹最为倚重的弟子。在得知吴必大去世后,朱熹感叹:“吾道之衰矣”。

吴伯通是心学大师王阳明的老师,王阳明称吴伯通为“理学作人”、“大贤君子”、“名儒硕德”。

根据《广安州志》和永兴吴氏直笔堂族谱记载,经考证,吴伯通为吴必大第十代裔孙。

 吴必大tài,“太”少一点避宋太祖讳,生卒1146年-1197年),谱名吴尧泰(良材系至德堂谱有载),字伯丰,号存斋(良材系直笔堂和三让堂谱有载),以父(彦夔)荫出为江西饶州(今上饶)司户、吉水(今吉安)县丞;曾为上属谏指朱子“伪学”,辞官归里。吴必大“早事张栻、吕祖谦,晚事朱子,其造诣亚于黄干、李燔,与陈淳相伯仲”(《兴国州志》),其“深究理学,议论操守,为儒林所重”([清]黄宗羲《宋元学案》)。张栻、吕祖谦、朱熹都是南宋著名理学家,并称东南三贤“一代学者宗师”([宋]陈亮语)。

吴必大是朱熹最为倚重的弟子,是学术活动最为得心应手的助手搭档和研究方面最为志同道合的文友之一。“朱熹在外为官讲学期间刻书很多……如其裔孙朱鉴就在端平乙未(1235年)将其集注《楚辞集注》16卷刊刻……还在兴国刻吴必大记录整理朱熹的讲学笔记、门人对话,(书名)为《师诲》,是朱子语录中的重要一种”(天一书局《明清时期徽州府刻书业》)。《朱子全书》(共27册)所收《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的三十九至六十四卷皆为《书知旧门人问答》,其中第五十二卷中有《答吴伯丰》24篇,朱吴间的学术探讨,由此可见一斑。资料显示,张栻、朱熹间的学术交往,大都是以吴必大为传递渠道的。由朱文公文集《答黄直卿》中“礼书想已有次第,吴伯丰已寄得《祭礼》来”等记述,可知吴必大参与过朱子全书中《仪礼经传通解》祭礼部分的编订,而该书是一部有数十位学者参纂、长达三十七卷(后又续二十九卷)的鸿篇巨制;完成该书,是朱熹学术生涯中一项殷切的期待,乃至一生最大抱负之一。

吴必大是朱熹期许至高、瞩望至深的弟子。朱曾称赞,某一生与人说话多矣。会看文字,晓解明快者,却是吴伯丰……伯丰有才气,为学精苦,守官治事皆有方法”([宋]黎靖德《朱子语类·训门人五》);“(近来学人中)唯江西吴必大……相从累年,明敏过人,尽能思索……(且)自守劲正,不为时势所屈,甚不易得”;“见其思索通晓,气象开阔,朋友中少能及之”;“伯丰讲论,剖析贯通,非诸人所及,心固期以远到”;“今承来谕(编著事),又得其守之坚,此尤不易”(朱文公文集《答林德久》《答黄直卿》《答刘季章》)。吴必大的盛年(51岁)猝逝,曾经令朱熹倍感伤痛、惋惜:“近年朋友,读书讲学如此君者,绝不易得”,“若稍假之年,其进未可量”,“方望此人有所成就,忽去年报其死,可惜可惜”,“(伯丰)不幸蚤(早)死,亦是吾道之衰,念之未尝不惨然也”,“吾道不幸,遽失(急失)此人”(《训门人五》《答黄直卿》《答刘季章》)。根据朱子《答黄直卿》中“得江西书,吴伯丰果以去冬得疾不起”,《答刘季次子正己,奉表恩泽,授文林郎,德兴县知县,迁朝奉郎湖北等路转运判。)。已辞官在家的观文殿大学士周必大写于“庆元三年十二月七日”的《祭吉水吴伯丰县丞文》,“孝其母而养不终,友于弟而舍其恭,种学续文志未充……天乎奈何噫伯丰”(载《周益国文忠公集·平园续稿》),也是一片叹惜!这些史料还说明,吴必大似卒于任上(以上参阅石立善《朱子门人丛考》)。后来,吴必大也入祀了兴国乡贤祠。

吴必大遗著,现存《岁寒三友除授集》《无肠公子除授集》各一卷,《师诲》三卷、附录一卷已佚。宋人杨万里有为“永兴吴君”题撰的《存斋铭》(《诚斋集》),陈克斋有《寄题吴伯丰同荣堂》(陈文尉《陈克斋集》)。有一副传为宋人吴必大的对联,“月无贫富家家有,燕不炎凉岁岁来”( 作者借物寓意,暗示自家贫寒,而“月”、“燕”却不嫌弃,至于人怎样呢?故将潜台词隐去),作者身份失考。

吴伯通(1441~1502) ,字原明,号石谷,明四川顺庆府广安州人(今广安市前锋区观阁镇),祖籍湖广兴国州通山人。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广安州为其建“当代真儒”牌坊表彰儒学业绩。卒后崇祠乡贤。石谷先生一生兴办教育,为国抡才;提刑按察,坚持原则;毫厘不取,廉洁一生,被其乡试所取举人王守仁(阳明)评为“理学作人”、“名儒硕德”。

在《百泉书院志,卷二〈文志〉,聂良杞辑,万历六年刻本》中记载了吴伯通《安十贤神主祝文》,文中即是将百泉书院承续理学道统渊源作了详尽阐述,先是赞颂先师孔子及其弟子对于儒家学术道统继往开来的功德及其特殊地位,即“周作孔述,大备弥彰,颜发曾传,见思闻孟,继往开来”。而后“邵子人豪,洞观古今。纯公正公,难兄难弟。师濂接邹,浚源阐秘。横渠助澜,妙会乾坤。温国推诚,茂树德言。晦魄斯苏,绝弦方续”。 以肯定邵雍、张载等理学大儒阐明义理,将摇摇欲坠的理学绝弦方续的功劳。再有朱熹、二程“折衷众说”集大成于一体,光大理学的贡献。直至苏门许衡继起,重振理学并将理学传入中原,经久不衰。祭文最后,吴伯通亦将其“佩服微言,尝私淑艾”的崇敬之情作以抒发。整则祭文阐明学术渊源在先,抒发对先师先贤的崇敬之情在后,于前于后皆伴有赞颂之意。

 这是吴伯通1483年回广安“丁忧守制”前对宋明理学表达对先贤的敬佩之意。吴伯通践行程朱理,其学生明代祭酒王瓒在《石谷吴先生神道碑铭并叙》中这样评价:“自程朱讲明理学以来,学士大夫莫不知所向往,然莫能究其精微之极至。或以记诵,或以词章,六经四书惟以资进取之计,固无以实得于心者也。今之世,能体验贯通,渟滀(chù)涵浸,使经与心一、心与理一,一话一言,悉理之妙而流出肺腑,且于圣贤矩则,无不合焉者。呜呼!此石谷先生之所以为盛也,此所谓圣贤之学也。”

明初理学将程朱理学奉为统治思想,明中叶王守仁的心学崛起,王学得到广泛传播。亦官亦儒的吴伯通生活在心学的奠基者陈白沙时代,生活在王守仁心学产生的前夜,去世时与王守仁的“龙场悟道”差六年。

首先我们来看看吴伯通于1487年在家乡四川广安写的一篇文章《甘棠书院记》。该记主要表达了崇尚理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要求。书院内有一要堂,俨若思堂,斋左曰敬、曰明、曰通、曰静、曰动,右曰公、曰义、曰虚、曰直、曰溥。书院内取这些名字为北宋理学鼻祖周敦颐(1017-1073)所示圣学要决。《广安州志》有诗。吴伯通信奉的理学直接来源于周敦颐的理学,周敦颐在《圣书》中有段话,讨论如何做学问,“圣可学乎?”曰“可。”曰“有要乎?”曰“有”请问焉,曰“一为要;一者,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明通公溥,庶矣乎!”。其大意是:没有欲望之心方能做到虚静,即使念头萌动也不失正直。人心中虚静则没有疑惑,没有疑惑心就通达,念头正直无私,无私就无所偏倚。明通公溥这四者具备,就同圣人差不多了。周敦颐与吴伯通有许多相似之处,都亦官亦儒。周敦颐任过主簿、县令、州判官、知州军。官不大,但理学成就巨大。是一个清官,他善于开导人,把学做圣人作为自己追求的理想境界。道德情操和生活作风,不与世俗同污。精神生活有自己独特的性格,自诩为儒学正统。纵观吴伯通的一生,周敦颐对其影响很大。吴伯通在河南浙江家乡讲学,哪么多人听他讲学,除了这些学生是因考试需要,恐怕与吴伯通有渊博知识有关,更有与其教大家如何做学问如何做人有关。 

吴伯通在《甘棠书院记》中特别提到手书《白鹿洞规》作为书院管理的规则,提醒学生时刻牢记。南宋理学家朱熹(1130-1200)《白鹿洞学规》(《白鹿洞书院揭示》),是为朱熹为了培养人才而制定的大学教育方针和大学生守则。提出了教育的目标、内容、为学程序、修身、处事和待人接物等一系列纲领。一是五教之目:父子之间应该有亲情,君臣之间有道义,夫妇有内外之别,长幼尊卑次序,朋友有诚信;二是为学有序: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请教,勤勉地思考,明确地辨别,忠实地行事;三是修身之要:言语忠诚老实,行为敦厚严肃。压抑自己的欲望和怒气,改正自己的错误而向善;四是处事之要: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匡扶正义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都是为了明辨真理而不是为了一己的功名;五是接物之要: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检查自己。在《甘棠书院记》,甚至在南京祭酒王瓒《吴石谷先生神道碑铭并序》中都表达了他坚持的人生观:理学的思想已融会贯通,躬行实践已到位,应要求作文,看到这些赋有理学内容的文章,就像得到恩恵,仕途主要用以施行仁义,俸禄是为了养家糊口,而明体达用,但得失有命,穷通有时,安心等待罢了。 

吴伯通奉行的价值观还体现在《归田清乐园诗序》中。诗以邻水人吴一震退休为题,表达了乐忧观。吴伯通认为,有以天下为快乐的公和私,以天下而忧愁,算是公, 如果以自己为忧愁和快乐,那算是自私了。这些观点都与他信奉程朱理学有关。 

吴伯通一生的行为也是按他所述及的观点做的,一生奉行程朱理学,自己首先是一个真正的儒者,然后是一个宣传者,再是一亲自实践者。真儒有王守仁的评价名儒硕德,有广安州人建“当代真儒”牌坊的认可,也有广安知州王廷举“儒释增辉”匾额的认同。作为一个宣传者,所到之处,兴办教育,亲自讲学,不仅培养了人才,还做到了文翁化俗,改变不良社会风气。一生从事司法工作,公正判案,教育上为国抡才。坚持原则,不徇私情,按现在来说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时代楷模”。

学术界一般认为,明代心学,王阳明是集大成者,而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我们岭南的陈白沙和他的学生湛若水。我们在读了《石谷达意稿》后,发现对心学集大成影响的人,还有王阳明的老师吴伯通,王阳明是吴伯通提学浙江时期中的举人。“虽然方寸一灵台,万化都从此出来。”吴伯通丰富了“一心一太极”的内容。“闲玩物华探太极,枝间默默识端倪”,像不像王阳明的“格竹”?因此,很有可能王阳明是受老师石谷影响才去“格竹”的!王阳明称石谷先生是“理学作手”。“作手”是什么?作手有如“作者、作家”,乃“高手”之谓也!

        (联系地址:四川广安市金安大道1号 联系方式:13982619121。QQ:957686290)


相关评论

华夏吴氏网QQ交流群:85987924   站长QQ:116539779   吴氏网公众号:cwu2015     世界吴氏公众号:worldwucom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