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考古

泰伯与大冶的渊源――小雷山泰伯纪念馆的由来

时间:2012-03-10 00:00:00   作者:   来源:   阅读:11123   评论:0
内容摘要:泰伯与大冶的渊源――小雷山泰伯纪念馆的由来《中华柯氏大成宗谱》《中华柯氏大成宗谱》堪称中华柯姓宗族的“史记”。 中华柯姓源流与家族迁徙,世系脉络与贤达人物,家规族约与风物情趣等详尽可考,是一部文笔凝重色彩明亮的宗族变迁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宗族以血亲凝聚着千家万户。宗族事务靠族内......

泰伯与大冶的渊源――小雷山泰伯纪念馆的由来

《中华柯氏大成宗谱》
《中华柯氏大成宗谱》堪称中华柯姓宗族的“史记”。 中华柯姓源流与家族迁徙,世系脉络与贤达人物,家规族约与风物情趣等详尽可考,是一部文笔凝重色彩明亮的宗族变迁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宗族以血亲凝聚着千家万户。宗族事务靠族内贤达自发组织,以慎终追远、团结血亲和敦宗睦族为第一要务,具有浓厚的宗亲色彩与超强的精神凝集。正确引导好宗族事务,保护利用好宗谱文化,用“家法大于王法”去填补法律条例的空白,让传统的“家法”注入现代文明活水,必将有力地促进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创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中华柯姓世杰故里文昌盛,家有诗书气自华。有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有德高望重的族老奔走呼号,有族中贤明之士呕心沥血,便有一部经典的《中华柯氏大成宗谱》。
柯氏溯祖与吴国源流研究 柯贵善

一、 柯氏寻根溯祖
上古轩辕,兴于姬水(今渭水支流),故为姬姓。其后曾孙帝喾高辛氏,原配姜氏,又出自有邰之女。姜氏履帝迹而感,生弃后稷。有邰后稷之外祖母家,即此之兴。后稷,舜世之时使教民稼樯,当今户部之职遗传子孙。继世夏商,或为世臣,或迁或止,无不效祖后稷之功德。即时,后稷之孙至十三世实为太王。太王生三子,长泰伯,次仲雍,三季历。十四世泰伯让位三弟,自奔荆蛮,以全孝友。于是得民之心,为国号吴,既是姓吴。姬吴不分由此发端,万世之基诚哉,是言也。姬吴不分即此分解,即此之谓也。
柯姓始祖成于春秋。黄帝后裔仲雍的六代孙吴国国王名叫相,因与诸侯会盟柯山,故号柯相。吴国柯卢是柯相的曾孙。后代遂以"柯"字承接作为自己的姓氏,遂成柯姓。2、出自姜姓,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为姜子牙的嫡系子孙,源出齐国。3、北魏柯拔氏改姓柯,其后世子孙称柯氏。4、古代羌族、鲜卑族中都有柯姓,其后代子孙亦称柯氏。
据吴氏家谱记载,【事迹1】太伯,又泰伯(古泰通太),殷高宗武丁四十年丙申正月初九生,卒于殷帝乙四年丙寅三月初五,享年91岁,娶卜氏,吴氏开氏始祖。周太王古公长子。葬今江苏无锡鸿山。止
【事迹2】泰伯事迹,孔子尊为至德,司马列为世家第一。同行的人介绍,江南新的一年里最大的乡村节场便是正月初九(泰伯生日)至泰伯庙焚香参拜“让王爷”(泰伯又被称为三让王、让王爷);而三月初三,后改为清明,则到泰伯墓祭奠。泰伯功绩,不外乎让位之德及开拓吴地。我想,泰伯的让,不是简单地妥协、退避,而是顾全大局、勇于开拓、另辟天地。不知百姓祭祀,孰重孰轻?
诰 命

天承运
皇帝制曰:朝廷之治世,而以兴行教化作育人才。山东费县南乡吴雍裔立身孝弟学以圣贤,在士林中学问醇深丰采流照者惟尔忠孝双全节义圆满,实可德能治世品能铸古。兹以覃恩授尔忠孝节义之誉,敕命。于戏。嘉惠尔族人恪守明训,积行勤学,力图上进,为国宣猷树绩。
康熙五十二年三月十八日
【古迹1】泰伯墓:墓用青色大理石砌成,高2米,直径3米,墓顶填黄土,墓碑四方形,正面刻“泰伯墓”,墓前矗立两根高大华表,华表上雕威武雄狮,墓前建有供祭祀的享堂,建于1818年,享堂门旁石上镂有齐彦槐书的对联“志异征诛三让两家天下,同天辟一杯万古江南”;泰伯庙:又名至德寺,为纪念在梅里的居所改为祠庙,大殿前有明代石牌坊,上书“至德名邦”,唐代诗人陆龟蒙《和泰伯庙》一诗“故国城荒德未荒,年年椒尊湿中堂。迩来父子争天下,不信人间有让王。”
【古迹2】泰伯墓、庙据东汉永兴二年(154年)吴郡太守糜豹所作《泰伯墓碑记》载:朝廷授命于他,改宅为祠,修葺墓冢。宋、明、清历代朝廷都派祀奉官到墓地、庙祠致祭。原墓地东南里许,还有驻房数千间,现只见地面散落的大量残砖碎瓦。1949年时,这里已满目疮痍,破败不堪了。之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屡加修缮。特别是1984年以后的二年,经省、县两级政府拨专款重建,使这座历经千百年的古墓得到了妥善保护。该墓地已被列为江苏省省级保护单位,并立标志碑一方于墓地。游人近年到墓地祭扫、凭吊、瞻仰的,逐年渐多。游览之余,登高眺望吴中山山水水,一派繁荣昌盛的苏南景象,令人陶醉。
【事迹】太王有意传位给季历之子昌,太伯携弟仲雍逃到荆蛮句吴,建立吴国。
【考证】《诗经•皇矣》曰:“帝邦作对,自泰伯、王季”。孔子:“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己矣!三以下天让,民无得而称焉。”刘昭云:“无锡县东皇山有太伯冢,去墓十界上坪有旧宅,其井犹存。”
一世讳仲雍,吴氏传代始祖,周太王古公次子。生于殷高宗武丁四十四年庚子,卒于殷小乙九年辛未,享寿92岁,娶万氏,葬虞山。子二:季简、居简
【古迹】仲雍墓:在江苏常熟西北的虞山,墓前原有三道石牌坊,第一道是清乾隆年间建,上书“敕建先贤仲雍墓门”,第二道正面是江南督学使曹先题的四字牌“南国恭友”,第三道正面有“先贤虞仲墓”。两侧石柱上刻一楹联“一时逊国难为弟,千载名山还属虞”。牌坊之后,墓上有四块墓碑,正间一块是明代江南巡按御史路振飞题字“商逸民虞仲周公墓”。
【事迹】太王有意传位给季历之子昌,太伯携弟仲雍逃到荆蛮句吴,易服毁容,完全改从吴人文身断发习俗,以江苏无锡东南梅里(今梅村乡)为都城,建立吴国。
二世讳居简,传代始祖仲雍次子。后裔不详
二世讳季简
传代始祖仲雍长子。生于殷祖甲十五年丁丑,卒葬江苏常熟,娶高氏。
子二:叔达、叔夏
三世讳叔达
季简长子。生于殷庚丁十三年甲寅,娶黄氏。
子二:周章、仲
三世讳叔夏,季简次子。后裔不详
四世讳周章,叔达长子。生于殷帝乙十十二年辛卯,娶林氏。
子一:熊遂
【事迹】周武王寻找仲雍后裔时,周章已继承父位,担任荆蛮句吴的首领,武王正式封周章为句吴国君。
四世讳仲,叔达次子。传十二世,至公元前655年被晋国所灭,仲为虞氏、樊氏始祖。
【事迹】周武王寻找仲雍后裔后,封仲于周原之北夏墟,仲以国得姓,是为虞仲。虞仲所封之国因在周北,称北吴或北虞。虞国介于晋国和虢国之间,晋人借道虞国改打虢国,虞国忠臣宫之奇向虞君进谏:唇亡齿寒。虞君不听,这年十二月,虞被晋灭。
【考证】《史记•吴太伯世家》曰:“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在夷蛮”。《春秋》:“僖人执虞公”
四世讳仲奕,未详。阎氏开氏始祖
【事迹】周武王寻找仲雍后裔后,封仲雍曾孙仲奕至阎乡(今江苏苏州言桥下塘),其后代以阎为姓氏。
五世讳熊遂
周章之子。西周吴国国君,生于商纣王二十年戊辰,娶苏氏。
子一:柯相
六世讳柯相 (柯姓始祖)
由此看来,吴姓与柯姓的汉人,不但同为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姓,而且原本还是一家人呢!  
熊遂之子。生于周成王二十年乙已,娶朱氏。
子一:鸠夷
七世讳鸠夷
熊遂之子。生于周康王壬子年,娶杜氏。
子一:余桥疑吾
八世讳余桥疑吾
鸠夷之子。生于周昭王乙未年,娶颜氏。
子二:柏庐、柯庐
柯卢 (亦日谅)柯卢公为纪念曾祖父柯相公佐周共王(亦说周共王)会诸侯于柯山(有说常州济阳),或说[山东青州(济阳)柯山]之盛典,确定本氏家族为柯姓,并尊柯相公为得姓始祖。卢公后裔为纪念“卢公确定本氏家族为柯姓"这一英明决策,亦尊柯卢公为柯姓定姓始祖。今江苏锡 山市梅里镇泰伯庙文保所历史资料研究室研究员吴伟勋先生为《柯氏志》题词是:“至德一家”.
至德堂供奉了十二姓始祖。其中柯姓始祖柯卢公塑像摄影相片即世界至德堂提供。卢公生子能。(第二世)笺孛能公 字相卿,仕周宣王,为猃狁戌主。生三子,文光、文辉、文耀。(第三世)望拿文光 仕周司马。次子文辉 仕周平王为太保。幽王为犬戎所杀,其地近戎狄,不可居,相王迁洛邑。居洛邑之西,不逾年终。
吴氏起源
吴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姬姓,以国为氏。周太王古公建周国,晚年欲传位于三儿子季历,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自动让贤,远到江南,以农为业。后由太伯建立勾吴国。周朝建立后,武王封太伯第三世孙周章为侯,改国号为吴。后被越国所灭,其王族子孙便以吴为姓。 2、相传远古时有部落,名有虞氏,虞舜乃其领袖,他的后代因虞吴音近而姓吴。 3、相传为上古颛顼帝(高阳氏)时吴权的后代。 4、夏代国王少康时有吴贺,其后为吴氏。
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别姓姬氏。
夏末,太王避狄人之难,迁居岐下。父有三子:一曰泰伯,一曰仲雍,一曰王季也。季子姬昌,有圣德。父爱其才,予以三子传位矣。
泰伯,思之曰:“子有才,父有意,让国让位何乎。吾则愤,世不平,权淫暴,害平民。若相夺,临商威,催战云,舞干戟,害于民,损于国,何哉?愿没家,身教人,惊争夺,醒利人,救世矣,善哉。”泰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德而称焉” 。
颂曰:“泰伯者,报平等,损于己,救世民,帝尧同矣” 。
溯古今,三千载,沧桑变,几周折。吴氏,泰伯之后,因以命氏也。
朱熹序吴氏族谱
  按旧谱吴氏之祖先始于后稷,至二十二世泰伯公、四十世季札公、九十五世宣公乃江南之始祖也。熹闻上古言:“有叶必有枝,有枝必有根,根不培而枝叶枯,源不流而河水涸。”是故谱不由鼻修,若有枝而无根如无源也。后稷本轩辕之玄孙,安可捐四世不载?则先拔本塞源,根本枯矣。然观吴氏之谱,为天下著姓,金枝玉叶之根,又非他姓之可比。世称某公府君县君郡君者,惟吴孔两姓得称,余姓人家并不敢妄僭,亦未知此递递相传,数千年绵远之系,可美而可尚也。今吾得吴氏之子孙出其族谱,索为校正,是鼻祖轩辕、后稷、泰伯、仲雍、季札、至唐太史兢公传至宣公;此溯本穷源广,先祖之盛德于无穷而庆,流芳于子孙,绳蛰牛毛众多也,万代之颀邈也,若达于天下,则无忘同胞之义。
    宋 庆元三年丁巳仲秋月新定 朱熹撰
根据《同治氏族略》的记载:“泰伯封于吴,子孙以国为姓。”由此可见,吴姓汉族的始祖,是周代的泰伯。
  泰伯,是周太王古公父的长子,亦即周文王的大伯父。据“史记周本纪”纪载,古公父共生有泰伯、仲雍、季历三个儿子。季历的儿子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据说,当周文王出世的时候,有祥瑞出现,所以身为祖父的古公就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言下对这个甫出生的孙儿,充满了殷切的期望。身为长子的泰伯在听到这话后,立刻明了父亲的意思是希望能把家业传给季历,以便将来顺理成章地传给昌。于是,他就自动引退,跟老二仲雍老远地跑到荆蛮地方,并且文身断发,表示让位于季历的决心。
  跑到荆蛮之后的泰伯,自号为“句吴”,他的义气感动了许多荆蛮的人,于是有一千多家自动地跟随了他,而逐渐发展成为吴国。
  由此看来,吴姓与周姓的汉人,不但同为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姓,而且原本还是一家人呢!   
发源于苏、淅一带的吴氏,后来很快地繁衍到邻近的齐鲁之间(今山东省)。根据《姓纂》的说法,山东吴姓汉人,大多是寿梦的第四子吴季札的后代。吴季札也是一位备受史家称道的贤者,他一再坚持不肯越宗传递的故事,早为人所熟知。
  唐朝时代有一位阳翟人,字 道子,少孤贫,未弱冠,穷丹青之妙,号称画圣,初授瑕丘尉。明皇知其名,召入内供奉,为内教博士,尝于大同殿图嘉陵江三省百余里山水,一日而毕,所画景云寺地狱变相,见之而惧罪改业者,往往有之,又善画佛像。   
清朝有吴敬梓,全椒人,字敏轩,精于文选,诗赋援笔立就,性豪爽,好施与,以此倾其资,著《儒林外史》说部,人争传写,诗文有《文木山房集》等。
吴氏族人的祖先 许多姓氏的祖先源自河南、山西或陕西等地属于黄河流域的 地方。而吴姓与区、欧、欧阳三姓的发源地却在长江以南的吴国 和越国,古代吴国的所在地是现在江苏省无锡县。
  吴氏族人是吴王夫差的后裔,但是吴氏族人都以季扎为他们 的老祖宗。如果再追溯上去,吴氏族人的始祖是周文王的大伯父 泰伯,因为根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泰伯封于吴,子孙以国为姓。”由此可见,吴姓汉族的始祖是周朝的泰伯,这个姓拥有4000年的悠久历史。
  泰伯是周太王古公父的长子,根据《史记周本纪》记载, 古公父有泰伯、仲雍和季历三个儿子。季历的儿子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据说当周文王出世的时候,有圣瑞出现,身为祖父的古公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言下之 意对这个刚出世的孙儿充满期望。
  身为长子的泰伯听到这番话后,知道父亲的意思是希望把王位传给季历,以便将来顺理成章地传给姬昌。为了实现父亲的愿望,泰伯和二弟仲雍带领一批人跑到遥远的江南,当时的江南属于荆蛮之地,为了表示让位给季历,不再回去的决心而纹身断发,在江南从事农业生产,安居生息。那一千多户自动跟随泰伯到江南的周人逐渐把江南发展起来。
  周灭商后,周武王寻找泰伯 与仲雍的后裔,找到了他们的三世孙周章,封他为诸侯,封地称为“吴国”。周章传至第十八世 孙寿梦,他有4个儿子,长子诸樊,次子余祭,三子余昧,四子 季扎。寿梦有意传位给季扎,季扎不愿越宗传递而迁居延陵,以耕种为生,终年90岁,当地人建庙立碑纪念他,延陵也就成为吴氏族人的另一个发源地。
  春秋后期,吴国国势开始强盛。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一度攻破强大的楚国,他的儿子夫差又战胜越国,迫使越王勾践屈 服求和,并北上与晋国争霸。
  后来,勾践的臣子范蠡使用美人计,派遣西施到吴国伺候夫差,父差迷恋女色,放松警惕,以至被越国所灭。吴国灭亡后,夫差的子孙以吴为姓。
  根据琼州吴氏公会祠碑记的记载,西汉吴文翁南迁福建,成为福建的吴姓始祖。唐朝大司徒(官名)吴壶邱从福建迁居海南,成为海南吴姓始祖。
  吴姓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在中国军事学上,最负盛名的是 《孙吴兵法》的作者之一的吴起。吴起是战国时代的兵家,他善 用兵,著有《吴起》四十八篇。在文坛与画坛上吴氏族人有卓越 的成就,如唐朝画家吴道子,近代书画家兼篆刻家吴昌硕。《西 游记》的作者――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儒林外史》的作者―― 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元曲作家吴昌龄,现代史学家吴晗以及戏剧 家吴祖光等都是杰出的吴氏族人。
  新加坡的吴氏宗亲团体有星洲延陵联合会,琼州吴氏公会及潮州延陵联谊社。
追根溯源,吴姓是从上古周族生根发派的。古公父是上古周族的领袖,即周太王,传为后稷自发第博十二代孙,也就是周文王之祖父。相传古公父有3个儿子,太伯、仲雍和季历。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其子姬昌又自幼聪明过人,因此古公父打算让季历当继承人,以便将来传位给姬昌。太伯和仲雍明白父意,就自动让贤,到东南海去。他们带去先进的中原文化,在江苏一带建立了吴国。太伯、仲雍相继为君,以后仲雍的子孙世代相传。春秋后期,吴国逐渐强大起来,吴国君王阖闾任用子胥为相,孙武为将,一度攻破楚国。他的儿子夫差打破越国,战服齐军,北上与晋争霸,吴成为当时的强国。后来夫差骄傲自大,不听伍子胥的劝谏,贻误战机,结果被越王勾践打败,弄得国灭身亡。夫差的子孙流散四方,以国为姓,称吴氏,这便是吴姓的由来。据考,吴姓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居延陵(今江苏武进县)。 吴姓家族专用楹联 吴姓家族历来习惯于将下面4位族中代表人物及典型事迹嵌作楹联,以事彰扬。见到下面这些吴姓家族专用楹联,主人一定姓吴。延陵望族(吴季札)。 廷尉名官(吴公)。 风裁峻历,飞帛书御史之名(吴中复)。 持议刚方,坐席正讲官之体(吴申)。

始祖讳太伯,又泰伯(古泰通太),殷高宗武丁四十年丙申正月初九生,卒于殷帝乙四年丙寅三月初五,享年91岁,娶卜氏,吴氏开氏始祖。周太王古公长子。葬今江苏无锡鸿山。止
【古迹】泰伯墓:墓用青色大理石砌成,高2米,直径3米,墓顶填黄土,墓碑四方形,正面刻“泰伯墓”,墓前矗立两根高大华表,华表上雕威武雄狮,墓前建有供祭祀的享堂,建于1818年,享堂门旁石上镂有齐彦槐书的对联“志异征诛三让两家天下,同天辟一杯万古江南”;泰伯庙:又名至德寺,为纪念在梅里的居所改为祠庙,大殿前有明代石牌坊,上书“至德名邦”,唐代诗人陆龟蒙《和泰伯庙》一诗“故国城荒德未荒,年年椒尊湿中堂。迩来父子争天下,不信人间有让王。”
【事迹】太王有意传位给季历之子昌,太伯携弟仲雍逃到荆蛮句吴,建立吴国。
【考证】《诗经•皇矣》曰:“帝邦作对,自泰伯、王季”。孔子:“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己矣!三以下天让,民无得而称焉。”刘昭云:“无锡县东皇山有太伯冢,去墓十界上坪有旧宅,其井犹存。”
一世讳仲雍,吴氏传代始祖,周太王古公次子。生于殷高宗武丁四十四年庚子,卒于殷小乙九年辛未,享寿92岁,娶万氏,葬虞山。子二:季简、居简
【古迹】仲雍墓:在江苏常熟西北的虞山,墓前原有三道石牌坊,第一道是清乾隆年间建,上书“敕建先贤仲雍墓门”,第二道正面是江南督学使曹先题的四字牌“南国恭友”,第三道正面有“先贤虞仲墓”。两侧石柱上刻一楹联“一时逊国难为弟,千载名山还属虞”。牌坊之后,墓上有四块墓碑,正间一块是明代江南巡按御史路振飞题字“商逸民虞仲周公墓”。
【事迹】太王有意传位给季历之子昌,太伯携弟仲雍逃到荆蛮句吴,易服毁容,完全改从吴人文身断发习俗,以江苏无锡东南梅里(今梅村乡)为都城,建立吴国。
二世讳居简,传代始祖仲雍次子。后裔不详
二世讳季简
传代始祖仲雍长子。生于殷祖甲十五年丁丑,卒葬江苏常熟,娶高氏。
子二:叔达、叔夏
三世讳叔达
季简长子。生于殷庚丁十三年甲寅,娶黄氏。
子二:周章、仲
三世讳叔夏,季简次子。后裔不详
四世讳周章,叔达长子。生于殷帝乙十十二年辛卯,娶林氏。
子一:熊遂
【事迹】周武王寻找仲雍后裔时,周章已继承父位,担任荆蛮句吴的首领,武王正式封周章为句吴国君。
四世讳仲,叔达次子。传十二世,至公元前655年被晋国所灭,仲为虞氏、樊氏始祖。
【事迹】周武王寻找仲雍后裔后,封仲于周原之北夏墟,仲以国得姓,是为虞仲。虞仲所封之国因在周北,称北吴或北虞。虞国介于晋国和虢国之间,晋人借道虞国改打虢国,虞国忠臣宫之奇向虞君进谏:唇亡齿寒。虞君不听,这年十二月,虞被晋灭。
【考证】《史记•吴太伯世家》曰:“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在夷蛮”。《春秋》:“僖人执虞公”
四世讳仲奕,未详。阎氏开氏始祖
【事迹】周武王寻找仲雍后裔后,封仲雍曾孙仲奕至阎乡(今江苏苏州言桥下塘),其后代以阎为姓氏。
五世讳熊遂
周章之子。西周吴国国君,生于商纣王二十年戊辰,娶苏氏。
子一:柯相
六世讳柯相 (柯姓始祖)
由此看来,吴姓与柯姓的汉人,不但同为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姓,而且原本还是一家人呢!  
熊遂之子。生于周成王二十年乙已,娶朱氏。
子一:鸠夷
七世讳鸠夷
熊遂之子。生于周康王壬子年,娶杜氏。
子一:余桥疑吾
八世讳余桥疑吾
强鸠夷之子。生于周昭王乙未年,娶颜氏。
子二:柏庐、柯庐
九世讳柏卢,余桥疑吾之子。不详
九世讳柯卢
余桥疑吾之子。生于周穆王丙申年,娶梅氏。
子二:周繇、次仲 十世讳次仲,柯卢次子。不详
十世讳周繇
柯卢长子。生于周穆王癸酉年,娶江氏。
子一:屈羽
十一世讳屈羽
周繇之子。生于周懿王庚戌年,娶张氏。
子一:夷吾
十二世讳夷吾
屈羽之子。生于周厉王丁亥年,娶邓氏。
子一:禽处
十三世讳禽处
夷吾之子。生于周二相周召共和甲子年,娶彭氏。
子一:转
十四世讳转
禽处之子。生于周宣王庚子年,娶董氏。
子一:颇高
十五世讳颇高
转之子。生于周平王二十二年,娶梅氏。
子一:勾卑
十六世讳勾卑
颇高之子。生于周庄王四年,娶梅氏,是时晋献公灭周北虞。
子一:去齐
十七世讳去齐
勾卑之子。春秋吴国国君,生于周惠王二十年甲子,卒于公元前586年,娶刘氏
子一:寿梦
十八世讳寿梦
去齐之子。又名乘,生于周襄王三十二年(前620)卒于周灵王十一年庚子九月,葬于赢博,娶文氏。子五:诸樊、余祭、余昧、季札、蹶由
【事迹】吴王寿梦有雄心壮志,即位初,做好破楚服越争霸中原的打算。这时,申公巫臣沈到吴国,申公巫臣原为楚国著名贵族将军,因与楚争美貌倾城的夏姬而带夏姬逃出晋国投奔吴国。寿梦得此良臣,开始与中原交流。引进中原文化。经过数十年,吴国成为拥有今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等地的泱泱大国,并开始进攻亲楚的小邦巢、徐。
十九世讳诸樊
寿梦长子。殁于公元前548年。子二:公子光(阖庐)、夫概
【事迹】公元561年寿梦去世,诸樊以长子身份临时摄政,他与兄弟商量决定废长立少,将王位让给季札,并受到王室的一致拥护。但季札像当年泰伯一样逃到乡下,诸樊继位。并确定吴国王位的继承,由父终子继改为兄终弟及制。公元前548年,在攻楚的盟国巢国时,亲自上阵,中箭身亡。
十九世讳余祭
寿梦次子。在位17年,《左传》云“戴吴”,殁于公元前531年。子:不详
【事迹】在位17年,金戈钱马,南攻越国,西入强楚,接纳齐国流亡者庆封,并将公主嫁给庆封,因此结仇强齐。攻打越国时,俘越人,加以阉刑,派其守船。公元前531年,余祭在视察船队时,被看船的越国阉奴刺亡。
十九世讳余昧
寿梦三子。在位4年,《左传》云“戴吴”,殁于公元前531年。子三:僚、盖余、烛庸
十九世讳季札
寿梦四子。生于周简王十年乙酉(前576)四月十八日,卒于周敬王三十五年丙辰(前485),葬于江苏武进亲七十里申浦之西,娶颜氏。子五:吴常、征生、重道、木熹、子玉。今日吴氏、延氏、延陵氏的开氏始祖
【事迹】余昧去世时,想传位给季札,季札逃。
十九世讳蹶由,寿梦五子。成为蹶由氏的开氏始祖
【事迹】余昧去世时,想传位给季札,季札逃。
二十世讳阖庐
诸樊长子,殁于公元前496年,葬于江苏苏州西北虎丘山。子三:终累(太子波)、夫差、子山
【事迹】季札逃亡,余昧的儿子僚继位,引起公子光(阖庐)的忌妒和不满,扬言“我父亲兄弟五人,王位应当传给季子,季子若不肯受,我是长兄之子,应由我接位”,公子光暗结党羽,图他日篡位。后找到专诸刺弑吴王僚,阖庐立为王。他为王后,求才若渴,使吴国声威赫赫,季子言“苟先君祭祀不废,人民主位不空,社稷有供奉,国家能昌盛,就是我的君王,我敢怨恨谁呢?”国力强盛后,阖庐以伍子胥和孙武为军师,亲自统帅大军对楚作战,公元前506年,吴国与唐、蔡两国联军五战五胜,攻克楚国都城郢,楚国求兵秦,吴国失利,阖庐之弟公子夫概自立为王,未果后逃楚。公元前496年,阖庐攻姑苏伤脚趾而殁。
二十世讳夫概,诸樊次子。堂溪氏、既氏、夫余氏的开氏始祖
二十世讳常,季札长子。早逝葬于山东,妻顾氏。子:濮婪
二十世讳征生,季札次子。吴国亡后,孤身一人逃到齐国,被齐平公接纳,并娶公主姜氏,客死他乡,葬于齐国葵丘(今山东淄博市)。子:启蕃
二十世讳重道,季札三子。不详
二十世讳子玉,季札四子,坚守家园,奉祀延陵季子的庙祀。子二:忠、恕
二十世讳僚
余昧长子。在位17年,《左传》云“州于”。
子:庆忌
二十世讳盖余,余昧次子。盖余氏的开氏始祖
二十世讳烛庸,余昧三子。烛庸氏的开氏始祖
二十一世讳濮婪,洞庭吴氏始祖•季札长孙,妻仇氏。子:濮午;女:濮秀
【事迹】吴国灭亡后,濮婪携母顾氏,妻仇氏逃到五湖,初到包山销夏湾,不久迁于东洞廷武峰山之南,隐名埋姓,改姓濮氏,至南宋恢复吴氏,乃洞庭吴氏。
二十一世讳启蕃,征生之子,妻叔孙氏。子:诩
【事迹】吴征生去世后,启蕃投奔鲁国,官任鲁相国,娶鲁国贵族叔孙氏女为妻,再迁山东曲阜。
二十一世讳波,阖庐长子,太子,又叫终累,早夭。止
二十一世讳夫差
阖庐二子。子三:太子友、王子姑蔑、王子地
【事迹】阖庐殁,夫差继位,致力于富国强兵。3年后大败楚国于夫椒,越王勾践忍辱求和。夫差听信奸相太宰喜否,与楚言和。越王卧薪尝胆,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远离本土北上黄池主持诸侯大盟会时,楚王5000精兵攻下吴国,俘太子友和王孙弥庸。
二十一世讳子山,阖庐三子。不详
二十一世讳庆忌,僚之子。庆忌氏的开氏始祖
二十二世讳濮午,濮婪之子。子:不详
二十二世讳翊,启蕃之子,弃政从文,在孔子弟子颜高门下习儒家学说,葬于今山东胶地琅邪台西北,妻田氏。子二:暨、售
二十二世讳友,夫差长子,太子,流婺源。不详
二十二世讳姑蔑,夫差次子,王子。子:弥庸
二十二世讳地,夫差三子,王子。不详
二十三世讳弥庸,姑蔑之子。不详
二十三世讳暨,翊长子。不详,后代散居齐鲁之间。
二十三世讳售,翊次子,娶卓氏。葬山东曲泽。子三:卢、庸、裔
二十四世讳卢,售长子。不详
二十四世讳庸,售次子,因卷入鲁国政争,后失败逃到晋国,葬于山西翼城,这样,吴征生一支又自山东迁山西。娶颜氏。子二:勾余、覃
二十四世讳裔,售三子。不详
二十五世讳勾余,庸之长子,娶智氏,葬绛邑,今山西翼城东。子:厥由
二十五世讳覃,售之次子。不详
二十六世讳厥由,勾余之子,又名吴直,字子山,娶公西氏。子:申
二十七世讳申,勾余之子。从山西迁江西。娶蘧氏。子二:芮、延
【事迹】吴申在楚国官任大司马,当时战国诸侯争霸山接近尾声,秦统一天已成定局。吴申见楚国必亡,携母带妻自楚国南渡长江,隐居江西庐山。
二十八世讳芮,申长子,殁于公元前201年,长沙王。娶商氏。子六:臣、郢、浅、阳、元、质;女一,嫁黥布为妻。
综上所述:柯氏渊源 柯氏为吴王仲雍嫡孙,源于中华民族共同的始祖轩辕黄帝,黄帝的后裔几经迁徙,到其第十七代孙亦即后稷之十四代孙古公宣父,迁到陕西歧山下之原地区定居。从此,便自称为周人。其所建立之国家称为周王国。古公直父就是周文王姬昌之祖父,追称为太王。
古公直父有三子,长子太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文王姬昌便
是季历之子,姬昌生性聪明,有伟大气质。深得其祖父古公直父所钟
爱,尝言,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便有意欲将周家之王位传与周文
王。按当时氏族之传统,王位只能由长子继承,姬昌之父季历排行最
小,没有继承王位之资格,因此,姬昌就没有继承王位之机会。由此
古公直父终日忧闷不乐,其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察其父欲立少子季历
以便传位与姬昌之意图,便在古公直父有病时,借口到衡山为其父采
药治病而一去不返了,因此,少子季历便继承了王位,称为王季。不
久,古公直父病故,太伯便与弟仲雍回国奔丧,季历又欲将王位让还
太伯,太伯坚辞不受,季历又非让不可,于是太伯便偕弟伸雍及族人
再次出走。此一次跋山涉水,一直辗转迁移到千里之外当时称为荆蛮
之地之江苏无锡一带,并依当地习俗断发纹身,以示再无返周国之意。
太伯此种高风亮节再加之渠将当时先进之北方文化及耕作技术带到
子南方,一深得当地土著居民之拥戴,从而归之者千余家,于是便建国自号勾吴,后人以国为姓。柯姓始祖吴国国君柯相(周共王) ,柯卢 (亦日谅)柯卢公为纪念曾祖父柯相公佐周共王(亦说周共王)会诸侯于柯山(有说常州济阳),或说[山东青州(济阳)柯山]之盛典,确定本氏家族为柯姓,并尊柯相公为得姓始祖。卢公后裔为纪念“卢公确定本氏家族为柯姓"这一英明决策,亦尊柯卢公为柯姓定姓始祖。今江苏无锡市梅里镇泰伯庙文保所历史资料研究室研究员吴伟勋先生为《柯氏志》题词是:“至德一家” 。

这两天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泰伯的后人不止一个姓氏,除了吴姓,柯姓外,还有樊姓等。
在小雷山脚下的泰伯纪念馆系陈贵吴姓为泰伯建的类似宗祠的纪念馆。
在陈贵的吴姓的族谱如下:
黄帝━少昊━蚣━帝喾━后稷━乐玺━淑望━不━鞠━公刘━庆节━皇仆┓
┏━━━━━━━━━━━━━━━━━━━━━━━━━━━━━━━━━┛
┗差佛━毁瑜━公非━辟芳━高圉━侯牟━亚圉━云都━大公━祖绀━诸贽━┓
┏━━━━━━━━━━━━━━━━━━━━━━━━━━━━━━━━━┛
┗━公叔━古公父┳泰伯(开氏始祖)
                  ┣仲雍(传代始祖)┳季简┳叔夏
                  ┗季历━姬昌┓    ┗居简┗叔达┳周章━熊遂━柯相┓
                               姬发             ┗虞仲            ┃  
┏━━━━━━━━━━━━━━━━━━━━━━━━━━━━━━━━┛
┗鸠夷━余桥━疑吾┳柯卢┳周繇━屈羽━夷吾━禽处━转━颇高━勾卑┓
                    ┗柏庐┗次仲                                  ┃
┏━━━━━━━━━━━━━━━━━━━━━━━━━━━━━━━━┛
┗去齐┳寿可                                                
      ┣寿昌
      ┗寿梦┳诸樊━┳光━┳夫差┳友
            ┣余祭  ┗夫概┗终  ┣地┳句馀
            ┣余昧              ┗鸿┗弥庸┳子山
            ┗季札                        ┗厥由┳彰
                                                ┗穆━平━申━芮┓
┏━━━━━━━━━━━━━━━━━━━━━━━━━━━━━━━┛
┗┳臣
  ┣郢
  ┣浅━信━广志━千秋┳衍陵┳全━隆┳复兴━章┳尉
  ┣阳                ┗胤陵┗介    ┗复奇    ┣汉┳成┳宣
  ┣元                                        ┣洽┗武┗昕━如胜━━┓
  ┗质                                        ┗演                    ┃
┏━━━━━━━━━━━━━━━━━━━━━━━━━━━━━━━━━━┛
┗文质━应之━康年━嗣英━正已━定━之则━延━猛━安城━筠━钦━授━源┓

┏━━━━━━━━━━━━━━━━━━━━━━━━━━━━━━━━━━┛
┃                  (良材公乃永兴(即阳新)开基祖)
┗源┳ 兢 ┳如海━铭┳良材┳煜┳Z━延昭  
    ┗宗臣┗如渊    ┗良玉┃  ┗璞
                          ┗烨━瑗━延章━茂━鹏━嗣复━次礼━择奇━赞义


相关评论

华夏吴氏网QQ交流群:85987924   站长QQ:116539779   吴氏网公众号:cwu2015     世界吴氏公众号:worldwucom

  粤ICP备13015218号